100歲鯨魚被宰僅需2小時:這部豆瓣9.8分的紀錄片,訴說着美麗和殘忍

大約兩億年前,在大部分地區被海洋覆蓋的地球上,僅有一片“盤古大陸”。

隨着大陸破裂,板塊漂移,才逐漸形成如今的七大洲,並在七大洲上孕育出豐富的生命。

豆瓣評分高達9.8分的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帶着我們去領略七大洲的自然風光與生命的神奇,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七大洲中有一個大陸約200年前才被人類發現,它的陸地面積約是美國國土面積的1.5倍。

這片大陸,就是南極洲。

在這片被冰雪覆蓋的大陸上幾乎看不到任何生命跡象。

想要在這裏生存,就必須依靠海洋。

1

韋德爾氏海豹待在水裏沒事時就用牙齒蹭冰,保持呼吸洞的順暢。

開闊的冰面能躲避來自海洋的捕食者,因此海豹媽媽們都選擇在冰面上生育小海豹。

但是即便在春天,南極冰面上方的氣溫依然低至零下40攝氏度,並常常伴隨着暴風雪。

剛生下來的海豹寶寶,10天內不能下水。

遇到暴風雪時,海豹媽媽就用身子爲小海豹抵禦風雪。

但是風雪持續的時間若長,海豹媽媽只好拋棄小海豹回到水中尋求庇護。

小海豹能做的,只有獨自祈禱暴風雪早點過去。

有的小海豹熬過了這一劫,和媽媽在更穩定的海水中團聚。

而有的小海豹則沒能熬過去,這是來自大自然殘忍的一面。

2

小海豹要遭受暴風雪的考驗。

而小企鵝想要長大,則要遭受來自虎鯨和海豹的雙重考驗。

南喬亞治島靠近南極洲,在這座島上,棲息着約50萬隻巴布亞企鵝。

大企鵝爲了哺育小企鵝,每天要跋涉80公里去尋找食物。

巴布亞企鵝雖然是所有企鵝中游泳最快的企鵝,但卻快不過虎鯨。

即便企鵝靠着敏捷優勢拼命躲避着虎鯨的圍獵,但圍獵它的虎鯨有四頭之多,而且速度均比它快。

這隻被圍獵的企鵝最終被其中一頭虎鯨給吃了。

但更多的企鵝上了岸,爲小企鵝帶去充足的食物。

小企鵝慢慢長大,褪去羽毛,等待下水。

可是,隨着氣候變化,小企鵝下水獨自捕獵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原本應該結冰的海面,現在到處是浮冰。

小企鵝想要進入大海,就得越過充滿浮冰的海面。

充滿浮冰的海面,企鵝既不能順利行走,也不能自由遊動。

浮冰幫助企鵝的天敵海豹輕鬆地捕捉企鵝,成了海豹的狩獵場。

越來越暖的地球幫助了企鵝的天敵,使得它們的生存變得越來越難。

3

同樣因氣候變化遭到迫害的,還有灰頭信天翁。

灰頭信天翁的父母會輪流爲幼鳥遮擋寒風和出海捕食。

兩年來,一對灰頭信天翁夫婦就生養了這麼一個小可愛:

它們平常靠鳥喙間輕微觸碰來增進親子關係。

但是隨着雛鳥的胃口越來越大,父母不得不選擇雙雙選擇出海捕獵,留下雛鳥獨自在巢穴中等待父母的歸來。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南極洲的暴風雨變得越來越頻繁。

父母出海後不久,島上就迎來了暴風雨,風力最高達到110公里。

暴風雨過後,雛鳥被風吹到了地上。

鳥爸爸回來了,面對的卻是空空如也的鳥巢。

雛鳥其實就在鳥巢的下方。

可是灰頭信天翁只認準鳥巢,只要雛鳥不在鳥巢裏,這對父子便無法相認。

現在,這隻雛鳥必須依靠自己爬進鳥巢躲進鳥爸爸溫暖的懷抱,否則,它就會被凍死。

經過幾次失敗,這隻雛鳥最終成功爬進了巢穴。

但是,也有許多雛鳥在這場暴風雨中喪生。

雛鳥已經死了,灰頭信天翁的父親久久不肯離去:

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惡劣環境,灰頭信天翁的數量在過去15年來,已經減少了一半。

又由於它們極低的生育率(兩年撫養一個寶寶),灰頭信天翁正瀕臨滅絕。

4

大約3000萬年前,南極洲與南美洲分離後,一路向南漂移,由此形成了環繞南極洲的洋流。

這是現今地球上最強勁的洋流,洋流從深海中捲起營養物質,孕育了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種羣:

南極磷蝦。

據估計,南極磷蝦的數量多達400萬億隻,它們的總重量總和超過地球上其他任何一個物種的重量總和。

南極磷蝦由於數量龐大,成爲了許多海洋生物的餌料,其中一種就是座頭鯨。

鯨魚捕食南極磷蝦的策略十分奇特,他們從海底接連吐出螺旋形狀的氣泡。

南極磷蝦無法穿越這些氣泡,只能集中在螺旋中心。

座頭鯨就在螺旋中心享用它們。

有趣的是,南極磷蝦不但爲海洋生物們提供脂肪,還被人類大量捕撈,但它們的種羣數量竟不減反增。

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海水變得富饒,爲南極磷蝦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另一個原因是,南極磷蝦的主要捕食者鯨魚一直以來遭到人類的捕殺。

南喬亞治島上的廢棄捕鯨站,曾是世界捕鯨行業的中心。

光是南極海域附近,就有超過150萬頭鯨魚遭到捕殺。

鯨魚在當時作爲一種工業品。

人類剝下鯨魚厚重的脂肪,將它們放入大桶中,熬製人造黃油和肥皂。

目前記載最大的一頭藍鯨,體長33米,壽命超過100歲,但是在捕鯨站被人類肢解,僅僅用了兩小時。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法令禁止商業捕鯨魚,除了日本、挪威和冰島。

雖然仍有國家在捕殺鯨魚,但法令的頒佈,還是對鯨魚種羣數量的恢復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海平面上,冒着一整排的氣體,這不是溫泉,而是150多條鯨魚聚在一起捕獵的壯觀景象。

南極洲附近海域及其孕育的無數生命,吸收大氣中碳元素的含量,比亞馬孫雨林吸收的兩倍還多。

保護南極洲,不僅有利於保護生命的多樣性,還有利於維護這個星球的平衡。

人類和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倘若一方遭到破壞,另一方又怎能倖免於難。

這繽紛、多彩、絢麗的世界,我們又怎能捨得讓它消失?

希望這片淨土,能獨立地孕育關於它的殘忍與美麗,不要讓人類的貪婪,在這片冰雪世界,添上一份不可承受的“人工的殘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