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書: 滴淚痣


——· 關於本書 ·——

《滴淚痣》是一部青春氣息濃郁、緊跟都市青年生活節奏的小說,一經發行便引發了讀者的巨大轟動。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中國的代理人、曾經創造出銷售奇蹟《挪威的森林》一書的翻譯者林少華教授在書中作序說:“《滴淚痣》既有愛得刻骨銘心,也有愛得無可救藥;既可稱爲愛的極至,又不妨說是愛的扭曲。不管怎麼說,這種極端在中國小說中大約是不易覓得的。唯其不易覓得,也就格外值得一讀。”

——· 關於作者 ·——

本書的作者李修文是中國70年代出生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作品意象豐饒、文字絢爛、極富色彩感而被稱“光影作家”,更被海內外媒體譽爲“中國當代都市文學的旗手”。

——· 本書金句 ·——

1.世間萬物大概都是屬於別人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唯有我們的身體。

2.我們在酒吧裏聽過的那些歌:《黃色潛水艇》《平裝書作家》《潘妮衚衕》,都成了我們活在此刻的證據。

3.一隻畫眉,一叢石竹,一朵煙花,它們,都是有來生的嗎?短暫光陰如白駒過隙,今天晚上,我又來到了這裏,走了遠路,坐了汽車,又換了通宵火車,終於來到了這裏,被煙火照亮得如同白晝的新宿御苑。在我耳邊,有煙花升上夜空後清脆的爆炸聲,有孩子興奮的跺腳聲,還有癲狂的醉鬼將啤酒罐踢上半空的聲音,但是,釦子,藍釦子,沒有了你的聲音,沒有了,再也沒有了。

4.一枚刀片、一輛公交汽車,都可以輕輕鬆鬆地讓一個想死的人達到目的。這樣看來,活着其實就格外不容易了。

——· 核心內容 ·——

一、面對“一生流水,半生飄蓬”的人生際遇,主人公是如何面對的?

本書的男主人公“我”是一個赴日留學的學生,不過嚴格來講,“我”並不屬於“留學生”,而是“就學生”,因爲沒有在大學的正式課程裏就讀過,所以得不到日本方面的承認。

藍釦子第一次見到“我”便說跟我這種人在一起不會有好事情,原因很簡單,我們都是長着滴淚痣的人。這個滴淚痣啊,就是眼睛下方的那顆痣。按照藍釦子的說法:“長我們這種痣的人,卦書上說得好乾脆。只有十四個字:一生流水,半生飄蓬,所謂孤星入命。”

“我”剛出生就慘遭父母拋棄,被扔在醫院門口,後來被一個男人撿到,跟着那個男人過着清貧的生活。“我”在8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這使得“我”過早的成熟。畢業時,“我”得知養父走私,爲了逃避抓捕倉皇跳入海中淹死。養父去世,我帶着對養父的點滴記憶和這十幾年的經歷,決定赴日留學。

“我”的摯愛藍釦子,她的人生境遇和“我”有過之無不及。

她與“我”一樣,早早就被家人拋棄。爲了生活,她在北京一家馬戲團作演員,險險被獅子咬死。爲了尋找東京的母親,她偷偷溜出戲團,卻發現母親早已重新嫁人去了另一個國家,而釦子與馬戲團失去了聯繫,在日本成了所謂的“黑人”。在隨後的幾年中,她擺過地攤,在無上裝酒吧裏打工,甚至當了應召女郎,並欠下了高利貸……也許是多年生活的摧殘,釦子習慣以一種近乎野蠻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但在她的內心深處,對生活一直懷有深深的恐懼。

釦子的生活,因一個生命的到來而改變——釦子懷了“我”的孩子。這個孩子讓釦子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釦子開始努力試着積極的生活下去。可惜,命運未曾放過釦子。一次釦子在等“我”下班,壘如高牆的啤酒瓶轟然倒塌,釦子被活埋,因此流產。禍不單行,由於小診所給釦子注射了沉澱物過多的青黴素,釦子突然失聰。

釦子的希望徹底被毀滅了。在一個早晨,她離開了“我”,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生活。“我”再次見到釦子,看見的已是一盒骨灰。

二、日本上流社會的年輕婦人筱常月,爲何最終落得自殺的結局?

除了“我”和藍釦子是長着滴淚痣,被稱作“孤星入命”的人,還有一個女子,與“我”和藍釦子境遇相同,長着滴淚痣,歷經半世飄零。

她叫做筱常月,是一個來自蘇州的崑曲名伶,她有着高貴的氣質、富裕的財產,經營着富良野最大的薰衣草農場,但感情上一直不順遂。

筱常月是一位崑曲演員,在日本創辦了一家劇團,專門給北海道那邊的日本人唱崑曲。她需要找一個擅長寫作的人修改歌劇《蝴蝶夫人》,於是通過“我”的學生杏奈找到了”我“。

筱常月的年齡比“我”高出一大截,但絲毫不影響她給別人年輕的感覺。但她給人最深的印象,用兩個字形容,是“清冷”,那是一種從骨子裏透出的寒意。在“我”眼中,她就像一朵冬天裏的水仙,在其他花凋謝的時候開了出來,令人生出幾分憐惜。

筱常月的情感經歷,作者並沒有透露太多,只知道筱常月結過兩次婚,一次是中國人,一次是日本人,但兩次她的丈夫都先她而去。

日本有一種傳統,就是一對夫妻,一方先死,會在奈何橋等另一方七年,等不到的話就會變成孤魂野鬼,筱常月常常因此而自己的亡夫抱有愧疚之情。雖然作者對筱常月的情感經歷着墨不多,但我們可以猜測出,她對這兩位丈夫感情濃厚,面對愛人離去,而自己不能相隨,而心生愧疚。

最終,改編的崑曲《蝴蝶夫人》上演,現場觀衆反應熱烈。最後一幕,蝴蝶夫人來到屏風後自盡,衆人都深吸了一口氣,奇怪的是,接下來大幕落下,戲劇終結,蝴蝶夫人從屏風後走出的那部分並沒有上演。一股不詳的預感從“我”心裏產生,“我”衝上舞臺,撥開衆人,發現筱常月倒在屏風後,殉情而死。

三、面對愛人的逝去,我們應如何排解?

杏奈是日本一對藝術家夫婦唯一的女兒,生活優越、富有情調。每次“我”來給杏奈上課,她都會放上德彪西的音樂,端上泡好的綠茶來招待“我”。

杏奈去印度度假,無意間救了一個逃出恐怖組織的印度恐怖分子辛格。辛格十分具有文學天賦,杏奈常替他去投稿,他的很多詩歌都被報社錄用。

杏奈與辛格從未向對方表白過,但兩人似乎都心知肚明。在一天的凌晨,他們如往常一樣出去散步,到了海灘上,辛格給杏奈背了一首作者不可考的詩,正要起身時,辛格被組織的人槍殺了。

杏奈抱着辛格的屍體在海灘上坐了兩天兩夜,最後在沙灘上,杏奈用雙手給辛格挖出一個坑,把他埋了進去。

辛格的屍體被沙子掩埋,血卻從沙土中滲了出來,朝杏奈的鞋子湧來,彷彿是辛格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把杏奈留住。這段經歷給杏奈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以至於後來天一黑,杏奈就感覺辛格的血在隨着自己一起跑。

擺脫不了命運的桎梏,最終會被命運埋葬。愛人的逝去,成了杏奈生命中的最後一棵稻草,將她的精神徹底壓垮。

無論是“我”、藍釦子、筱常月,還是杏奈和辛格,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傷痛和殘缺。正因爲如此,我們才需要找到另一半,來彌補我們缺口,在彼此的愛情中獲得溫暖和力量。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無從知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論生活枷鎖如何沉重,當你愛上一個人,或有一個人愛上你,你都是人生的贏家。這意味着,從此你不在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靈魂,將在你的心裏得到永生,而你也會在一個人的靈魂深處得以永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