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剧的形成,可以想象潮剧之中出现英语

潮剧院院长蔡少铭在《潮剧史话》序中说该书:

以出土剧本《刘希必金钗记》《蔡伯喈》和从海外搜集到的明代刊刻本《班曲荔镜记戏文》《荔枝记》《金花女》等潮州古戏文五种为例,说明南戏传到潮州之后,从以中州官话(正音)演唱到在表演中官话和方言混搭,直至拿地方题材并运用方言制作剧本如《荔镜记》,完成潮剧剧种构建的过程。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1 潮剧是外来种,不是本地自发自觉形成的;

2 潮剧源于南戏,由三阶段演化而成

2·1 南戏一开始进入潮州时,全部保留用南戏所用的中州官话(正音)演唱。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南戏并不是专门为潮州人而生,是为“中州人”而成。

“中州”一词,本可指全中国,但在这里应指中原地区。而中原是相对周边胡夷狄蛮而言的,潮州属南蛮。所以,南戏一开始并不考虑以潮州地区为受众对象,这是可以理解的。南戏来到潮州当地演出,就听得懂方面来说,对潮州观众是不友好的,这也才有了下面的演化。

2·2 南戏在潮州的演出,在中州官话的基础上,渐渐混入了少量的潮州方言,这种讨好观众的行为,潮州观众自然回报以可观的演出市场和经济效益。于是,南戏在潮州的生态进入下一阶段。

2·3 南戏直接全部用潮州方言演出,导致潮剧的最终形成。

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潮剧正是因为基于南戏的不断创新和当地实际的整合,才从南戏演化成潮剧的。既然南戏可以混搭潮州方言,那现在的潮剧自然会出现在潮州方言中混搭其他语言,实际上,潮剧《状元归乡》就是让皇帝开口说了句英文,至于在该剧中有没有必要可另作讨论,但相信这种情况还会出现。

潮剧《状元归乡》中出现的英语

你说中州官话当时的潮州观众大多不懂,尚且可以在潮州演出,现在的观众对简单英文还是能懂的,偶尔乱入,也应无妨碍。

但是,得天下和保天下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赵匡胤以军人身份得天下,他就对军人有高度戒备心,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从此宋朝以文人治国,军人身份远低于文人,却也因此造成国家能力的丧失,整个宋朝都是被游牧民族欺负的历史。

潮剧因潮州方言混入南戏并逐渐坐大而成,它可能也有赵匡胤对军人一样的戒备心吧,会对其他语言的混入深感不安——这正是部分坚持传统的观众的想法,他们讲究潮剧的“纯净”,但如果一开始就讲纯净的话,就没有潮剧这个剧种了,这是一个悖论。

我们把视角切回南戏与潮州观众的互动过程,潮州方言混入中州官话的南戏而成就潮剧,是因为它们的受众是潮州人,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潮剧再混入其他语言会变成其他剧种,只要受众还是潮州人,混入其他语言就只能是极微量的现象,滴水无法改变大海的味道。当然,除非全部潮州人都不会讲潮州话了,潮剧才有可能为适应这些新“潮州人”而变异为其他剧种,或者潮剧干脆有能力在非潮语区演出了,一如南戏当时来到潮州,那么它在异国他乡演化成其他剧种又有什么不妥吗?反证明了潮剧“母体”(虽然其母是南戏)的强大号召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