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 ——觀《人間世》有感(寫於2020年)

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只能享受一個季節的熱烈的或者溫柔的生命。

我們已習慣了擁有生命,卻從未想過會失去它。

在日復一日的繁忙生活裏,我們努力地奮鬥,屋外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世界是生命的世界,死亡是街坊中的閒談。

特別是在20歲左右年紀的我們,身體充斥着用不盡的精力,我們跑、我們跳、我們笑着,我們鄙夷一切消極的東西,我們自信於強健的身體,同生活互相錘着。

我們習慣於生命的理所當然,我們習慣了死裏逃生的happy ending。

“死亡?的確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於我何干呢?”

《人間世》則撕開了生命的幕布,把死亡赤裸裸地展示在了我們面前。該片以醫院爲拍攝原點,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人間世態。

從我記事起到17歲之前,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死亡,我只是理性上知道了人總是會死的,死了就不在了,但是,死亡是怎麼樣的?我是不清楚的。至於死亡會發生於我或是我的周圍,我卻是不相信的。死亡與我無關,那時我確是這樣堅信的。

在我17歲那年,我第一次經歷了親人的逝去,她從年中被查出癌症晚期到十月去世,只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只短短不到半年時間,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永遠地不在了,即使事先已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但當我看到她的遺體的時候,卻仍然感到了一種不真實感。我的大腦感到空白,緊接着便是一種暈眩感,之後纔是止不住的悲痛和淚水。

在此後的無數個夜晚,我在夢到她之後又猛然驚醒,我知道,這個人真的不在了,這個人死了,死了,就是沒了。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避諱談及死亡,這樣的本意或許是認爲沒有必要,但久而久之,我們中的一些人便會真的忘記了死亡的存在。沒有了死亡,生命的意義又從何體現?於是我們追求名、追求利,甚至不惜以身體爲代價。於是我們關心陌生人、關心寵物,卻唯獨忘記了關心自己。我們口口聲聲惦記父母,卻常常不願回一次家,只因我們故意忽略了死亡,而習慣了生命的存在。

我們個人如此,社會同樣如此。

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瞬間改變了我們習以爲常的生活狀態。一時間,疫情向全國蔓延,初期,整個社會面對這一危險的敵人時體現出了極大的恐慌感,這其中當然主要是因爲病毒的傳染性和危險性,但整個社會長期以來的危機感缺失導致的人們思想上的沒有準備也是其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幸好,我們處於一個偉大的國家中,我們擁有偉大的人民,我們擁有豐富的抗擊“非典”疫情的經驗。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國各族人民以衆志成城,萬衆一心的決心英勇地展開了這一場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戰役。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危難之際,更見民族偉大。

無疑,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起嚴重的公共衛生戰爭,無數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甚至已有許多的患者失去了生命。這樣的危難時刻,並不能將我們嚇倒,反而更使我們團結。從鍾南山院士高齡奉命於危難之際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到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支援防治疫情;從各省醫療隊出征武漢疫情第一線到“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彰顯“中國速度”,中國,社會各界,在這一刻的目標只有一個:戰勝疫情。

其中,最爲辛苦、最爲偉大的無疑是征戰一線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身處最危險的地方,爲生命而奮戰,踐行自己的信仰,同病毒、死亡鬥爭。甚至,他們中的一些人犧牲在了工作的崗位上。

生命之重,從未像今天這般顯得重要。它更包含了責任、血淚和一個民族的精神。

如今,抗擊疫情的戰役還在進行着,我們堅信,勝利一定會來到;我們也堅信,前方的戰士們也一定能夠平安歸來。

生命是脆弱的,在瀕臨死亡的時刻無論是病人或是醫生都是那樣的無奈;生命亦是堅強的,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生命都不曾放棄過掙扎,我們同樣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如今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因疫情而困在了家中,我想說的是,在這樣的時刻,不妨把它視作一個難得的陪伴家人的機會。我相信,在整個社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定會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去陪伴真正珍貴的愛你的現在你身邊的人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