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九思之文韻 知點茶三昧手


暮春初夏,打開簡書,瀏覽首頁,品九思之文韻,知點茶三昧手。

又到週四時分,明明如月與您共享美好時光,本次朗讀,特意爲您準備了九思之精彩大作,恭請各位大咖大佬收聽收看、助力支持。

繼上期朗讀離九思之獲獎感言《詩酒趁年華》一文後,甚感其文文學底蘊之豐厚,開頭排比三段論,於彩詞華章中導出己意;於筆飽墨酣中賦詩結尾,旁徵博引串《詩經》文句,文味兒足足,全場可謂嘉釀;於朗讀中偶遇九思之美文,從此我的眼裏又多了一幀風景,願追隨其文踏上美畫美作美食美藏之旅程,領略大千世界之文化盛宴,大快朵頤玉盤之珍饈。

今晚再次接觸其作品《點茶三昧手》,享饕餮之盛宴。即刻驚豔眼球,字字璣珠,如沐春風。如雲高手在簡書,默默芳香幾多時。

映入眼簾標題新,形同上一篇文章,標題仍然拜蘇軾詞作所賜。大文豪蘇軾之詩作《送南屏謙師》中有詩云: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坐春甕鵝兒酒。
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風液今安有。
先王有意續茶經,會使老謙名不朽。

此詩爲品茶論道之作。除此之外,蘇軾還曾在《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一詩中有同質題材出現: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風萬壑傳。

此詩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5)春,蘇軾登臨惠山主峯。小龍團是宋代產於建州 (在今福建) 的一種名茶,據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載:“建州歲貢大龍鳳團茶各十斤,以八餅爲斤。仁宗時蔡君謨知建州,始別擇茶之精者爲小龍團十斤以獻。”

踏遍衆山,見此山非凡。自是惠山情趣高雅,“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作者帶來小龍團茶到惠山,用“天下第二泉”的水烹煮品味。小龍團茶本由進貢而出,是天子所用,這裏說“天上”,一來道明此茶的來歷,二來言其珍貴;“第二泉”,即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人間”即是“天下”之意,恰又與“天上”二字極妙地相對。茶與泉皆爲世間罕有之物,二美相合,必然彼此益彰,雅趣橫生。

兩首詩皆涉略茶道,可見蘇軾不僅僅是詩人,兼爲茶客,知茶理,懂茶性。而九思能穿行大家大作,從中醞釀出屬於自己的珍品,實在是高妙。拜讀大作,道行實深,不敢粗糙。於是細細品讀,覺出深意。

讀文先標題。從標題開始寬衣解帶,查閱資料,弄懂標題之意爲沏茶高手,也就是我們當今社會所說的“泡茶高手”“泡茶牛人”“泡茶達人”,此說法來源於一個茶典故:“謙師得茶三昧”,故事說的是蘇東坡和南屏謙師之間的故事。原詩句爲“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標題中藏典故,若是讀者不知其意,那就有點失去了雅趣,不知道作者爲文之高義。

正文部分從茶具套裝茶則、茶針、茶漏、茶夾、茶匙、茶筒六君子說起,自是感覺氣度非凡,也在茶具中初品茶道內涵。

就如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率先寫到: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作者不寫彈奏者李憑,先寫質地精美優良的樂器,爲後面演奏者的出場蓄勢。秋夜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的精美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如此美妙動聽的箜篌聲,自然會激發起聽衆的感覺,迫切想要知道是誰在彈奏,如此美妙。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自然好琴配彈奏高手。這樣看來,九思之寫法和詩鬼李賀之創作手法如出一轍。

同樣,一套精美的茶具自然得配上點茶三昧手,方能擁有茶韻。《紅樓夢》中《妙玉品茶》章節裏如是表述:在妙玉看來,品茶功夫首在茶具,茶倒在其次。當賈母帶着一大幫人到櫳翠庵品茶時,妙玉親自捧出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可見茶具的關鍵。

纖纖素手點茶全過程,盡在九思眼裏,算是滿滿的茶道:靜水流深,是茶,也是人生況味;止息雜念,心神平靜。

細看茶湯晶瑩明亮,朱脣輕啓,小嘬一口,舌底生香,心馳神往,此刻最能領略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所傳遞的情趣況味。

與友人慢品茶中,九思生出“陽春白雪,和者爲寡”之傷感。又不失適宜地帶出《紅樓夢》中妙玉的精彩品茶之語:“一杯爲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也道明茶之高雅,非獨俗人能感知其雅趣。文人騷客多能品出茶韻,悟出茶道。

於文末處,九思領略到“惟願在微微的苦,淡淡的香中,且將歲月蹉跎過,不使初心半點污”之高雅情趣,文章也就水到渠成,展現出了九思之人生旨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