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的隨想

逢到節點,總想寫點東西,用只有自己知道的儀式感,在歲月的繩子上打個結,留作紀念。

(一)

過去給繩子打結的時候,心中常常滿是傷感、牢騷和不滿。現在給繩子打結的時候,心裏多了很多感激。

感謝老天讓我們活到了這時候。所以才能傷感,才能期待,才能生氣,才能感動,才能看到一切看得慣的和看不慣的。身邊的很多人,老師、同事、同學、朋友,甚至一些更年輕的人,都在過去的歲月裏永遠消失了。

人生無常,無常是苦。長痛好還是短痛好,其實也不好說。如何面對生、如何面對死,這都是要學的。年輕人豪情,不怕死,但其實對死並沒做好準備。老年人現實,很怕死,但內心對死的準備程度遠超年輕人。什麼是完全做好了準備?可能就是阿朱說智光大師的那句“看破紅塵,大徹大悟,已無生死之別”。

很羨慕這種境界,不過內心的修行急不得,沒有天生慧根的話,長進還是靠時間。任何門派的內功都要慢慢打根基,進益不是天天可見,常以三年五年計。內心的進益也是,有時甚至以十年二十年計。於生而言,能練到俞蓮舟化去霹靂雷火彈的功夫;於死而言,能練到智光大師的四大皆空,就是進入常樂我淨的境界了。

還要感謝老天讓重要的至親好友跟自己一起活到這時候。韋小寶有一次假哭道,“我在這世上是個沒爹沒孃的孤兒,孤苦伶仃的,沒人疼我。做人還有什麼樂趣?不如一頭撞死了倒還乾淨。”想想也不假。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真是這樣,那確實值得難過。“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段唱詞能打動深沉的寶釵,就是因爲它說出了一種來自靈魂的孤獨感。是至親好友結成的或疏或密的網,淡化了我們深深的孤獨感,使我們找到並存在於自己的人生位置和軌跡。

人這一生,孔老夫子說得真是太準了。

三十以後就得“立”起來了,即使不成家立業、養家餬口,也要選一條路走了,要獨立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四十歲的不惑,不是知曉了一切答案,而是對社會、對人生再也沒有那麼多爲什麼。生活告訴我們,沒有爲什麼。

五十歲後,一定更加佛系,知道了天命纔是一生中的決定性因素。

六十歲以後,估計會自內而外變得沒脾氣吧,所以纔會耳順,即使聽說了什麼也不會總看不慣了。

到七十歲,相信我們就能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規的境界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能肯定未來我們不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到那時,我們的追求一定更簡單、更乾淨,我們的靈魂一定澄澈如月光,肝膽皆冰雪。


(二)

每次想到人生,想到未來,都會想到郭靖。少年的他照亮了我的少年時代,中年的他照亮着我的中年時代。

人生無非入世與出世。對郭靖和楊過來說,是鞠躬盡瘁死在襄陽,還是獨善其身擡腿走人?對我等來說,是居廟堂之低,還是處江湖之遠?你以爲這是你的選擇,其實這是命運的選擇。命運早早地爲你選擇了一條路,讓你去做你該做的事。

不喜歡叫郭靖“郭巨俠”,總覺得有點嘲諷似的。常有人說郭靖人設虛假,我不覺得。從來不覺得。他離我始終那麼近。

我們當然沒有他那樣的機緣和本事,也不能像他那樣爲襄陽赴死,但我知道,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像他那樣說一句,“郭某縱然不肖,豈肯爲昏君奸臣所使?郭某滿腔熱血,是要爲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我們也能在元軍追來時先保最後一名丐幫幫衆入城,纔去想自己的辦法。我們也能在那些看不見的小事裏,儘自己所能,做個他說的“小俠”的本份,即使非常微不足道。可能只是一句話,但一句話有時就能決定一個人數年內的職場走向;可能只是一點心意,但一點心意,也能讓一顆不幸的心感到溫暖。

《神鵰俠侶》是郭靖對俠的看法,《射鵰英雄傳》是郭靖對英雄的看法。無論爲國爲民,還是濟人困厄,無論大俠小俠,都是俠。只見自己、不見衆生,爬得再高,頂子再紅,風頭再勁,也不是英雄。金老他已經把郭靖的三觀注入到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畢生無法辜負。


(三)

好象誰說過,金書武俠的精神來源於《史記》,特別是《刺客列傳》什麼的。可我覺得,更像來源於《孟子》。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一十五部金書裏,都充滿了這樣慷慨豪俠、輕生重義的浩然正氣。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金書主角,一向有武的精神,有俠的精神,還有士的精神。得遇知遇之君,一展抱負,濟世救民,當然是好。但俠有節操,士有尊嚴。不爲財死,不爲食亡,只爲知己者死。所以令狐沖面對登上大位的任我行,就是無法勉強自己下跪,無法壓下內心的自由和驕傲。這何嘗不是千年以來中國士人的風骨啊。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有沒有想起令狐沖跟風清揚學劍?風清揚說,無怪你是嶽不羣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變通。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令狐沖大快,並且老實回答說,人若是真到了性命交關的時候,陰謀詭計說不得也得用上那麼一點半點:-)

聖人自來不古板、不完美、不虛假。《孟子》裏的孟子瀟灑自在,反對教條死板,主張通達權變。亞里士多德說,所謂正義,就是符合自然,符全人的本性。看嶽不羣就知道,凡是高舉絕對正確的旗幟,主張不合人性的東西,不是假,就是壞。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對人性有發自內心的信任,讓人覺得這個世界陽光又溫暖。

金書寫的從來不是完美的世界,他寫的是不完美世界裏的美好人格。在這樣的世界裏,即使主角們都只能以隱遁結束,可是郭靖們的大義、李文秀們的善良、張無忌們的不忍、令狐沖們的瀟灑、蕭峯們的豪情仍然像穿過烏雲的閃電,照亮無數人內心的世界。無論人性本善這個命題對不對,無論金老是不是相信人性本善,他能塑造那樣美的人格來溫暖我們、照亮我們,他就是偉大的。


《孟子》裏很多次提到君子。君子的精神,同金書裏俠的精神在道德上是相通的。金老是有書生氣的作家,而千年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品格,可以說是孟子所塑造。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廣土衆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

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彭和尚對丁敏君之流說,“大丈夫做人的道理,便是說與你聽,你也不明白”。

君子之道,也是如此。

管他世事如何,世人如何,餘生,我還是想做個君子。(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