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做的感統訓練沒有效果?如何讓孩子和老師感受到快樂?

感覺統合,是機體將各種感覺通路的信息輸入大腦,經過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這一過程稱之爲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之父,美國南加州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艾爾絲(AyresA.J)博士認爲,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感覺統合一旦失調的兒童,會出現對觸覺或痛覺等過敏,或者出現肢體的協調性差,如多動、走路不穩、容易暈車或者對空間沒有安全感,或者在寫字時容易出現6和9的顛倒、記憶力差等等問題,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究其原因,是因爲大腦對身體所感知到的觸覺、溫度覺或空間、立體感等變化缺乏統一的統合功能。

在兒童心理諮詢工作中遇到過很多有學習問題、注意力缺陷、多動或膽小的孩子都有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現象。這就好比,讓感覺統合能力——大腦潛能發展基礎薄弱的孩子學習複雜的知識,就像在淺淺的地基上建築高樓大廈,會傾斜,如果繼續加到相當高度,還可能倒塌。

因此,適且的有效的感統訓練對於感統失調兒童來說,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兒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開創者讓·皮亞傑指出,感統能力的發展是學習一切的基礎,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爲什麼很多父母帶兒童去機構做的感統訓練沒有效果?甚至一度越訓練問題越嚴重呢?或者訓練一段後有了進步,一停止又出現倒退呢?如何讓孩子和老師感受到真正快樂的感統呢?

通過大量接觸和訓練感統失調兒童發現,沒有效果包括兩方面:

一是感統訓練老師只是機械訓練,感統不到快樂,做的方法自然沒有效果;

另一方面則是感統失調的孩子很長一段時間後依然沒有明顯進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不明白真正意義的感統、

感統不是訓練,尤其是感統不等於動作訓練。

很多老師和家庭訓練會誤以爲一個活動做到底,也不是糾正孩子的動作,而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輸入和處理能力。例如教感統失調的孩子練習排球,並不是爲了讓他學會拍球,不是強調結果如何,每次拍了多少下,而是要讓他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方法,這纔是感統要做的。

2、感統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豐富多樣的活動、好玩、學習,不是練習。

老師和家長要明白,感統統合究竟促進孩子哪方面能力?感統是大腦處理感覺訊息的“總指揮”,不是動作上的強化,不是糾正孩子的動作,是要促進指揮的能力,不是爲了重新貼標籤,要在過程中充滿學習,強化孩子如何掌握自己的肢體和動作。

因此,快樂感統首先要強調和遵循的原則是,老師要快樂,活躍,表情豐富,孩子纔會看老師,被老師的快樂情緒和誇張表情感染和吸引,才能更好的互動。在同一個頻率上實現共振。

其次,只有讓孩子高興了,他才願意接受你,選擇你。感統訓練纔會變得化有形爲無形。

這就要求感統老師,先要和孩子建立共同的喜歡共鳴的點。這要在生活和自然中觀察發現,找到孩子興趣點,才能讓感統變得快樂有趣。

第三、讓感統訓練變得有趣味性,上課不再是單純的刻板的一、二、三、四的數量鍛鍊,而是全情投入,變成遊戲,而變得戀戀不捨。

最終,通過遊戲引導,感統變得快樂,孩子和老師也在快樂中進步。而不是讓老師控制孩子,老師跟隨孩子興趣一起在快樂中進步。

快樂感統,看似無形,其實是需要老師心中有規則和月度目標。成竹在胸,才能成功在望。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要試圖控制孩子,而是要同理孩子,一起玩,在自然環境中陪着孩子玩,表面上不是在上課。

由此,孩子心中沒有壓力,纔會由少到多,由輕到重,由簡到繁,接受老師,接受環境,纔會變得愛上老師,愛上環境,愛上快樂感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