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些事兒/墊欄

文/峯霞仙子

每一次回老家,看到院子裏曾經是豬圈的地方,已被填得平平整整,矮牆上被娘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

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時候餵豬墊欄的事兒,勾起了我那段童年的回憶。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幾建家家都建有養豬的牛欄。

說是牛欄,其實是豬圈,分上欄、下欄,上欄擺放着石制的豬食槽,是豬喫食、睡覺和活動的地方。

有一扇半截的木門與天井連接,便於家裏人能夠一天三次給豬餵食。下欄是盛放豬拉屎拉尿的地方。

豬在那個年代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來不了半點的懈怠和馬虎。

家家戶戶全靠養頭豬,養肥了,養大了,賣到集鎮上的食品站,賣個三百二百的整錢,算是鉅款了。

給兒子蓋屋娶媳婦,給出嫁閨女置辦幾件像樣的嫁妝,這些大的開支全靠養豬攢些整錢了。

既然這樣,讓豬快快長大長肥,儘快出欄,就是一家人的期盼的。

那麼把豬照顧好就是一件大事。

當然,讓豬喫好,就是一家人的大人們不能怠慢的事。

一天三次按時餵豬,千萬不敢耽誤。

喂的豬食也要精心準備。

家裏地瓜幹,總要上石碾上碾成粒狀,然後在竈堂的大鐵鍋裏煮熟,盛開泥盆裏,蓋上木蓋子,防止老鼠和哪家的貓兒偷食。

把收穫後花生秧、地瓜秧曬乾了,拉到鄰村的破碎機上打成粉末。

用花生到油房換油,還有壓得堅硬如石的花生餅,在柴火爐上烤軟了,聞着那個香啊!總是忍不住喫上一塊,解解饞。用菜刀沿着側面一層層的刮切,切成彎彎得一條一條的,然後用簸箕端到屋後的石碾上壓碎,小心地盛在塑料袋裏。

豬的飯食就算是備好了。

到了餵豬的時候,豬用長長的嘴頭了拱欄門,哼哼唧唧,提醒給它餵食。大人們忙不過來時,我便自告奮勇給豬餵食。

於是,我端起豬食盆子,舀幾勺子煮熟的地瓜幹,抓幾抓花生地瓜秧粉末,有糧食,有乾草了。再加上一兩勺清水,如果有涮鍋涮碗的渾水就更好了,最後再撒上幾捏噴香的花生餅粉,這是豬最喜歡喫的。

豬一聽到開始給它準備喫食,總是等不及了,哼哼唧唧。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豬圈的門,還要防止豬的衝撞,打了飯盆子,那就麻煩了。

我把滿滿一盆子豬食倒入石槽裏。豬便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喫起來。豬的腮幫子上厚厚的肉顫顫巍巍,大大的耳朵上下扇動,真是大快朵頤。

看着豬痛快的喫食,我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哪怕自己肚子裏已經咕咕叫個不停。

光讓豬喫好喫飽,還不行,還要讓豬睡好,有一個好的起臥環境。

豬喫完喝完,又是尿,又是屙,往往把上欄弄得泥泥漿漿,豬一旦躺了臥了,便滿身的泥水,時間長了,環境不好,豬也容易生病。

讓豬臥在一個乾乾鬆鬆的欄裏,於是,墊豬圈便是我們小孩子的任務。

那時候,各家各戶的大門附近都會有糞土場。爲了墊圈,拉幾車子土放在糞土場裏,晴好的天,用钁頭耬一些土,把大的土塊敲碎,攤在地上,哂得乾乾的,等待墊豬圈用。

我每天下午放學回來,看到豬圈裏滿是泥水,便用鐵杴一杴一杴除起,扔到下欄裏,仔細把泥水清理乾淨。

便背了糞箕頭,拿了鐵杴,到門外的糞土場背土。幾糞箕頭下來,我的肩膀頭上便生疼生疼的。

但是,儘管累得腰痠背痛,感覺能替大人乾點活,減輕一些大人的負擔,心裏也自豪許多。

今天,當我走進超市,看到各種肉品,任顧客選擇,想到曾經參觀過的現代化的養殖場,我們的孩子再也不用去幹那些墊欄餵豬的活了。

真真正正感覺到幾十年來,我們身邊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越過越好。我相信,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