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有感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一开头就让我湿了眼眶。

出生在农村,从小山村走出来,一路太不容易了,我看到我们居然是高中校友,同样是绵阳南山中学走出来的我为他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感到难过。我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我也是从小山村出来的姑娘,幸运地从镇上的初中靠自主招生考上了绵阳南山中学,幸运地从南山考出来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看着他字里行间的片段,很是感同生受。我也是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小父母外出打工,跟外公外婆在一起,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记忆中家里也曾有过多条小狗,它们都叫富财,这名字是一个农村老人对生活最美好的祝福。在那个通讯不太发达的时代,与父母联系全靠写信,甚至过年也不会回家。直到我五年级左右外公去世,父母亲人都回了老家,我才第一次对父母有了点直观的印象,不只是存在于照片上的纸片人。母亲性格比较强势急躁,父亲则表面唯唯诺诺,背地喜欢打牌。

办完了外公的葬礼,大家又各自散去,回归原来的生活,我和我不识字外婆重新开始独自生活。外婆不识字,一辈子都没有单独去集市赶过集,胆子很小,生活用品最开始是托同村的朋友带回来,后来觉得老是麻烦别人也不太好,这才开始慢慢地学着跟别人一起去赶集。现在想想外婆当时既不识字,也不会算账,一个人还要照顾我,真的是很不容易。我对外婆的回馈却太少了,只有逢年过节的短暂相聚,和有时候短短的电话问候。

但是我们的相似之处也仅止于此了。他的人生一直是hard模式,他一直在逆风攀爬,而我仿佛上完大学我就已经忘却了如何去奋斗,忘记了从小地方出来有多么的不容易。作为幸存者偏差的自己再没有想过自己的周围有很多的孩子都没能有我这么幸运能走出山村。毕业后工作也很一般,工作后每天沉浸在自己生活的悲苦之中,看到有网友评论“他把苦难写成诗,让我动容又羞愧难当”感觉与之有同感。

他的故事火了,说明他让我们佩服,同时也直击自我,看到别人都在埋头奋斗的时候,我也不能只顾当前的苟且生活。

路要一点一点走,目标要坚定而清晰。现在我看到了他的故事,又有了斗志,又燃起了奋斗的勇气,他那么难,开出的花却那么美丽,跟他比起来我这些小苦难根本不算什么,我也要逆风攀爬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