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 | 鄉村見聞

       

        很早我就有意拍一組鄉村農事的圖片,先後幾次到鄉下,未果。村子裏多是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少見壯年男子,更沒有像樣規模的勞動場面。總覺得氛圍不濃,有些單調,問及村人,說好長時間都是這樣的了,只有過年,在外打工的都回家了,熱鬧一陣,正月十五一過,外出的人又匆匆離開,漸漸恢復往日的安靜。 

        4月12日,春光明媚,三位學習攝影的菜鳥相約,驅車到百峯和重陽撲騰幾天。13日清早,百峯街頭走過一羣穿着紅紅綠綠的婦女,大多肩上扛着鋤頭,有的扛着白色農膜,一問,得知她們前往王家埫那一條衝子裏去覆膜。來不及細洗,放下刷牙的口杯,急急進屋取出單反,一路跟隨而去。

        在王家埫拍到了鄉親們覆膜的勞動場景,覆膜後的土地,將大面積栽種辣椒,這是百峯村一個農業產業項目。辣椒種植由專業合作社組織,合作社負責人名叫馬登銳,他很熱情,詳細向我們介紹了辣椒種植、銷售全過程。

        下午,我們前往馬良紫陽村,行至重陽,眼見要過沮河就可到達,過河的便橋近期被河水沖毀,不能過車行走。正欲返程,好友的表哥在電話中說,紫陽村正在移栽水稻秧苗。剛好想拍一點鄉間農事,就繞道兩峪方向,過響水洞,進秦家灣,多走了二十公里的急險鄉道,糾正了多個岔道,磨磨蹭蹭來到了紫陽村。

        好友富軍的表哥表嫂是個半邊戶人家,日子過得殷實。表哥從事教育工作,擔任原教管會教研員。現已退休,在家養老,表嫂務農,年齡大了,不再耕種土地,一心在家料理家務,侍候表哥。表嫂一手好茶飯,烹飪手段了得,遠近聞名。左鄰右舍請工幹活,表嫂就被他們請去做飯,她做的飯好喫,請工的時候就是最累最忙的時候,主人家把家裏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招待那些爲田地下力的人,要請到最好的掌勺人,表嫂每年農事繁忙的季節,就成了最俏的人。

      表哥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他與準兒媳都是博士,雙雙在西北大學工作,常年帶研究生。年齡都不小了,每次剛要辦喜事,因工作繁忙而耽誤了,婚期一推再推。原定今年五一成婚,他們異口同聲說送走了這一批研究生,暑假後再說。

        紫陽村是個好地方,土地遼闊,肥沃。人戶密集,村民都蓋了新房,站在陳家山上看過來,遠見村舍白牆紅瓦,一條沮河彩練一般繞在門前,田裏綠油油的菜籽,後山雲霧繚繞,構成一幅水墨鄉村。這不就是尋找鄉愁理想之地麼?

        七十年代,紫陽是保南一片最熱鬧的地方,保康第三高中就辦在這裏,重馬店的子弟都在這裏讀高中,學生雲集,早晚書聲琅琅,藍場上拼搏的塵土飛揚,從三中走出了很多人才。三中所在地小地名叫穆嶺頭,人人皆知,現在是紫陽小學。傳說穆桂英在這裏打過仗,有人在穆嶺頭撿到過穆桂英的帥印。帥印在哪裏?是否穆嶺頭的穆與穆桂英的穆,就是一體,沒有史料佐證,權當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14日,細雨綿綿如針,地面溼滑,油菜籽上掛着晶瑩的雨珠。心想,下雨,秧苗估計是栽不成了。七點剛過,從表嫂門口走過一大羣人,身着雨具,嘰嘰喳喳穿過油菜田。我的鏡頭就跟隨她們的身影,記錄着雨中農事。回表嫂家後,好友還在牀上迷糊,表嫂正在廚房裏煮臘肉火鍋,她說,早上她都做了一頓飯,他們喫飯下田,又回來給我們做飯。表哥還是有條不紊做他的專業,就是用柴爐子,把沮河泉水燒開,罐滿四大瓶暖水壺。

        這次拍照,很盡興,腳上粘有泥土,雨水打溼了衣服。用專家的話說,就是接地氣。收穫更大的是,喫到了表嫂親手做的農家鍋巴飯和沮河特有的風味菜餚。

        更開心的是,走出機關,來到田間,嗅到了芬芳的泥土味,知曉農村還有四時八節,體驗到農人的不易,米飯飄香背後那些辛苦的勞作。

2021年4月13日 百峯·王家埫

     

   



2021年4月13日 百峯·關口埡

2021年4月14日 重陽·紫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