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男二看起來總是比男主更性感——審美的距離效應

常常聽、說一句老話:“距離產生美”。卻不知道距離到底如何產生美,這距離又該遠到什麼程度合適,是一米、兩米,三米,還是十里、百里、千里之外?

最近鍾漢良和譚松韻主演的《錦心似玉》剛剛播完,這部賣相神似《知否知否》的古裝婚後劇,戰績勉強及格,鍾漢良和譚松韻首次合作無驚無險、無功無過,慶幸小哇哥沒再整出個“錦心不自賞”的同時,也遺憾松韻沒能打造知否2.0。

今天想說說《錦心》劇中飾演男二號區彥行的唐曉天。

第一次對這個演員有印象是在《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裏,那會兒他扮演的是男二號傅沛,因爲渣男人設,風頭被男主角林一掩蓋着。

而他在《惹不起的殿下大人》、《拾光裏的我們》以及《我的小確幸》多部網劇中輾轉打磨後,角色存在感已經比飾演《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傅沛時強了很多,而且好感度慢慢超越了小時光男主林一,男主範越來越足。

《錦心似玉》前期,十一娘尚未婚配徐令宜時,林世顯便對十一娘頗爲心動。

唐曉天模特出身,身段優勢非常明顯,而且面容與一般模特不同,偏俊秀陽光。他與譚松韻,一個溫潤如玉謙謙公子,一個亭亭玉立小家碧玉,搭在一起,比徐令宜這三妻四妾、拖兒帶女的老牛養眼多了。

待到十一娘嫁入徐家,身爲人婦,林羅二人再次重逢,羅十一娘爲了避人耳目,隱瞞自己嫁入徐家的情況,導致林世顯日復一日陷入愛情泥沼不可自拔,到後來真相大白,林世顯得知與羅十一娘今生無緣之時,失魂落魄,心如死灰。

那一刻真是心疼得要死,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一心想按頭林世顯和羅十一娘,手動驅動他們二人拋棄徐令宜私奔去。

爲何會產生這樣一邊倒的體驗,我自己也很詫異,畢竟小哇哥也曾是天涯四美之一、神仙顏值的存在,如今在小鮮肉面前不堪一擊,我覺得年齡、人物設計是一方面,還可以從審美的距離效應這個角度去分析。

朱光潛認爲心理距離實際上是對審美對象脫離與日常生活聯繫的一種比喻。

它可以指空間距離(美的事物往往有一點“遙遠”)、時間距離(年代久遠常常使最尋常的物體也具有一種美),也可以指一事物與我們的實際利害之間的距離。

我覺得可以在朱老的觀點上增加一個小想法——人類有下意識選擇美好事物的傾向,因此對於距離遠的事物,看得不清楚了,就會下意識在腦子裏修容腦補出美好的一面;年歲久遠的事物,記不清楚了,也會慢慢修整記憶,刨除那些污穢不堪的,保留那些清新美好的。這就是距離產生美的心理機制。

我們常常說男二是留給觀衆的,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對於觀衆來說,深情的男二爲何深得人心,爲何顯得比男主更令人心疼,更有魅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男二比起在鏡頭前不斷出現的男主始終與女主或觀衆保持着一段距離。

因爲女主已經屬於男主了,所以她也無法得到男二,這個距離就顯得更加悽迷。讓人忍不住想給男二補償,把他想象成天下最帥的存在,想把天下最好的都給他。

娛樂圈日新月異,如今的流量是一茬一茬地換,而在那個還沒有互聯網,傳播基本靠電視和報紙的年代,別說見明星一面,他們出張專輯寫真都是限量版的,千金難買的距離感令當時的明星們充滿神祕感,在尋常粉絲眼裏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面闡述了距離產生美的機制,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探討距離的程度,或稱距離的矛盾。

朱光潛這樣解釋“距離的矛盾”:

一方面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是“切身的”,客體能成功而強烈地吸引我們的程度直接對應於客體與我們的智力特點和經驗的個人特質完全一致的程度。

它愈是訴諸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和本能,愈是與我們過去的經驗和諧一致,就愈能吸引我們的注意,有助於我們的理解,並引起我們的興趣與同情。

另一方面,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是有距離的,客體與主觀經驗的協調只是在一定限度之內,主體沒有被客體的實際存在所束縛,主體有可能超然於客體之外,客觀地對待客體。

在藝術和審美經驗中,如何對心理距離做出微妙的調整是個關鍵,一切藝術的成敗都繫於此。

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上面的“距離美”理論。

第一,冷感產生距離美,尤其是性感的誘惑。

首先,還是以唐曉天,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覺得,唐曉天跟吳彥祖長得很像,我覺得這不算碰瓷哈,某些角度,唐曉天甚至還好看過吳彥祖的。

吳彥祖

性感、羞澀感

1、龔俊:腹肌——對比張哲瀚偏瘦

2、王一博:水中舞蹈,脫衣

3、唐曉天——林一,致我們暖暖的小幸運

4、鍾漢良:錦心似玉VS來不及說愛你

5、眼睛

6、身體/體態/體重

7、神態/表情

8、動作

9、吻戲展現的內容:唐、吳、鍾

拒絕與退讓之間的距離和度

布洛:"人對藝術發生一種無我的但又如此有我的關係。"藝術離不開主觀情感與親身經驗。第四,在美感經驗中,一方面要從實際生活中跳出來,一方面又不能脫離實際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經驗來印證作品,這就是所謂"距離的矛盾"(the antinomy of distance)。創造與欣賞成功與否,就看能否把"距離的矛盾"安排妥當,達到不即不離。(布洛:"在創作和鑑賞中最好的是最大限度地縮短距離,但又始終有距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