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兵法(計篇)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大事情,因爲它是性命攸關的事情。

在大戰要開始前,要仔細計算交戰雙方的實力。分析的系統包含5個方面道、天、地、將、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道的意思,民心是不是支持這場戰爭,是首要考慮的事情,是比天時更重要的因素。民心是很複雜的因素。

天,指天時,包括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二十四節氣對應着莊稼一年中要注意的變化。天氣同樣也是武器!一年四季適合打仗的是秋天,糧食剛剛收穫,下一年的春種還有一段時間,國庫充盈,大家都在蠢蠢欲動。如果春天打仗拼殺的是誰家底雄厚,青壯年都去打仗了,誰來種莊稼,沒有了糧食的保證,意味着這個國家巨大的危機。

地、指地利,也就是戰場的環境,人可以戰勝自然,前提是順應自然的規律。人類無法爲所欲爲。

將,將領,出現了個人,一將無能、害死千軍,軍隊能夠勝利得益於命令統一,失敗也可能是命令統一。只要是人蔘與其中,就有非常多的變數。如何分析一個將領的好壞,智(智慧)、信(信用)、仁(仁義)、勇(勇敢)、嚴(公),前四個好理解,最後一個我翻譯成公平、公正、公開,就是軍紀嚴明的基礎,光說嚴明不行,將領得先做到,再要求手底下人做到,在利益衝突的時候,還是要看公平、公正、公開。

法,軍隊制度,隊伍編制,政令傳達、執行,後勤保證等。外行打仗看熱鬧,內行打仗看糧草。這個纔是人和人的本質區別。所以,正義不正義的暫且不提,人口和 糧食在任何時代都是最重要的。現代社會靠的是人口,古代社會靠的是糧食。但是都受限制於短期利益,這個是人的命運,無法擺脫的命運。用到了命運這個詞,已經說明我認爲它是無法改變的事情了。別跟我說什麼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多人的反響,就是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尋找一些東西。

孫子的計篇,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後面的不讀,也要把這章的內容牢記在心。計,不是計策的意思,而是分析對比,計算的意思。孫子特意給出瞭如何進行系統化分析。就是多角度分析問題,哲學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綜合起來共同起作用。

其實,我覺得有點可笑,計算這些東西沒錯,是應該好好計算,不過這些只是果,因果中的果,也就是當時的實際現狀。如果國家實力可以計算,爲什麼平時的備戰中,大家不把這幾項,不斷地改善、或者做到更好,非得等到戰爭來臨的時候,再算來算去的!

後面孫子講“兵者詭道也”,太複雜了,也不在應該計算國家實力的範疇裏面。我用一個詞來理解這個問題,就是“隱藏”。實力、目的、方法都要隱藏。人心本就難測,就不用想着猜測了,不如硬實力強,就省去了很多麻煩。硬實力不行,就要承擔腦力的超負荷運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