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批評

“你怎麼又沒做作業?你上課怎麼總是喜歡講話?你爲什麼在背後亂給別人起外號?……”諸如此類的批評,我們幾乎天天聽得到。批評是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批評這種教育方式名聲不太好,可是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卻運用得數量最大,頻率最高,於是批評就成了臭豆腐——聞起來臭,喫起來香,王小春老師在《如何做一名專業班主任》一書中說,班主任要將批評轉化爲別的影響方式,以減少批評,提高工作效率。

批評對於被批評者來說,有兩種作用,一種是改變他的外部行動,另一種是改變他的想法。哪個是根本目的?後者。但現在有不少老師只滿足於用嚴厲的態度,鋒利的語言暫時制止學生的某種錯誤行爲,而沒有考慮自己的批評是否在學生心中激起波瀾。因爲批評的質量不高,只好以數量取勝,於是批評越來越多。

班主任對學生的有些批評其實是自我心理能量的釋放。如上課提問,一調皮學生站起來答不出,樣子很尷尬,老師火了:“瞧你那熊樣!長這麼高有什麼用?”如此說話已失去了教育者的身份,這不是教育,只是一種對學生的諷刺、挖苦。還有些老師的批評根本就不應該算批評,也就是說,學生沒錯誤,甚至錯在老師,結果他卻把學生批一頓。如有的老師下課鈴響了半天還不下課,有學生在下面私語,怎麼還不下課?老師被激怒了,偏不下課,也不講了,改爲訓學生:“看看你們,上課不聽講,下課就來勁,什麼學習態度?全班罰站五分鐘。”

王小春老師說,一些班主任之所以對學生批評過多,一是不明白批評的根本目的,二是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三是缺乏自我批評精神。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對影響學生的其它方式不熟悉,也不學習,只會這一招。有位心理學家說:“如果你手裏只有一把錘子,你就會把一切都變成釘子。”還真有這樣的老師,如果你不許他用批評法,他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建議他也試着搞個“無批評日”、“無批評周”,強迫自己改變一下習慣思路。

老師的批評可以變爲提醒。如學生上課不認真,不守紀律,我們可以用眼神、用動作來提醒學生注意聽講。有些偶發事件,看着是大事,其實不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有一次我正要進教室,突然一個女同學跑到前排男同學面前,照一個男同學踢了一腳,這一舉動令全班同學驚呆了,學生的幾十雙眼睛盯着我,這時要怎麼處理?我知道這個女生從來沒有違反過紀律,而那男生是屬於那種喜歡捉弄人的類型,就是沒臉沒皮的那種,我像沒事人一樣,走進教室上起課來,教室裏又恢復到了課堂的樣子。下課了,我對那位男同學說,你以後別瞎招惹人了,要付出代價的噢!他調皮地點了點頭。我又對女同學說,你可真夠猛的,剛纔那一腳我都替你擔心呢!說完女同學笑了,以後這種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

老師的批評可以變爲理解。有一年六一節的前兩天,我進班上課,發現班裏彩旗飄飄,幾位同學拿着彩噴在互相噴射,互相追逐,其它同學在起鬨,大家簡直是忘了有上課這麼一回事了。我站着一聲不響,學生逐漸安靜下來了,我突然說,今天我們班真熱鬧啊,跟過節一樣,我覺得我們班人才濟濟啊!六一節那天你們一定要上臺展示你們的節目,好不好!學生齊答,好!結果這堂課上得很安靜,沒什麼問題。遇到這種事,我發一通脾氣也不能算錯,我把它轉化成了幽默和理解,就避免了批評和訓斥。

老師的批評還可以變爲表揚。有一年我教六年級的時候,班長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他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他管班的時候喜歡大喊大叫,有些時候學生不服他管,他很委屈,幾次到我面前要辭職。我先是表揚他一番:你做事很細心,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如果在管理學生的時候能冷靜下來換一種方法會更好,學生會更加擁護你的。聽了我的表揚,班長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辭職了,我要好好幹下去。就這樣,我從思想角度進行引導,把容易弄成一頓批評的問題轉化成了相反的東西——表揚。

有些學生提醒不管用,理解不領情,表揚不動心,只認批評。批評輕了還不行,必須要說很難聽的話,才能管事。這種現象叫批評中毒。老批評老批評,學生的臉皮越來越厚,老師只好說狠話,結果學生臉皮更厚,惡性循環,到最後變成刀槍不入了。

必要的批評永遠不會廢止,不過,把它減到最少是我們的任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