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茅山

本世紀初,朋友相約去了趟後茅山,朋友妻乃後茅山人,這個自然村也只有幾戶人家,應政府規劃,早已搬遷至鬧市,去時僅幾間破敗小屋,只有一對70歲左右的老夫妻依然住在那裏,養着雞狗,開荒種地,他們捨不得一直居住的家園。

後來就一直想再去看看,但終究沒去。上月底登山去了金沙,與山民閒聊,一長者說:“向北翻過夾嶴嶺可去觀城師橋,翻過桃花嶺可去河頭田央,向西翻過大山可達後茅山……。"呀,後茅山。

我打算再去一趟後茅山。

今天騎車去後茅山,沿洞山寺盤山公路到停車場,然後,向南登山,這水泥臺階山道,是近幾年剛修成,比起當初去時,登山省力了許多,登上山頂,向西,便是平坦的水泥路,走走停停,暮春之初,這山景綠了許多,遠遠望去,樹葉翠翠的要流下來。到了高山寺投留了一些時辰,然後出山門向南,走了一段羊腸小道,不多遠到了竹林,路寬暢幽靜,水泥路曲曲彎彎,除了竹濤聲還隔雜着傳來的雞鳴聲。到了村口,寬寬的盆地,居然還有養雞場,山坡路邊有不少雞羣覓食,見人到處亂竄,路折東南,不遠處見一水庫,水庫不大,水也混沌,水庫中有一小羣鴨子遊蕩叫歡,水庫邊有一騾子,向前竹陰中還有一隻騾子。過了一小段竹陰,便見破敗倒塌的幾間平屋,見一長者,聊之,說是進山來曬筍乾,我說這麼多竹山,竹筍怎麼運到集市去買,長者說:“喏,有騾子。"哦,比過去先民肩擔山貨到山外叫賣,不知好了許多,不用那麼辛苦肩擔出山了。

看到現景破敗悽景,我肅然不敢多說。

傍有一庵,進去靜寂無聲,亦未見僧尼,便輕步出山門而歸。

歲月蒼蒼,這大山深處的山民們,靠山爲衣食父母,他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聘燭求寢,與世隔絕的清貧生活,孩子更沒有出山求讀的機會。

看着破敗的小屋,雖是淒涼,但他們終究還是搬出了大山,居家鬧市。

現在,我想他們的生活一定比過去過得更好更開心的。我相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