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三)

自由和紀律

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爲有興趣,他就會反覆做,就會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了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麼樣的紀律能超過這種紀律呢?

紀律,必須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人們往往越自律越自由。人必須是自己的主人,這是第一點。當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時候,當你自動遵循某種生活準則的時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這種自我控制能力,就是紀律。

小女孩兒移動水龍頭,保姆就說“不要動,不可以動,會把你衣服搞溼的。”每次都重複。然後,在以後的日子裏,小女孩想動水龍頭,但又停住,她心裏非常矛盾,最後說:“我不能動,保姆說不可以動。”這時,小女孩已經受到了約束和禁忌,她不能動這個東西。但她的內心告訴她,她想動;而決定她行爲的卻是保姆。

那麼這個孩子做什麼根本聽不了自己的心聲,她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個人不能成爲她自己時,就會出現矛盾和掙扎,痛苦就產生了。

有的孩子,如果老師不給他分配任務的話,他什麼都不幹。不可想象,這不是一個孩子,更像一個老人。事實上,我們人類可貴的創造力就是被這種東西一次一次抹殺了,無形中的一種禁忌使你不敢去思想,不敢去超越這個範圍之外的東西。

人的行爲越多地運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內心的平靜。一個人在工作中,它內在的智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內心越平靜他就越守紀律。所有的兒童,當你給他提供智力發展的所有條件,他就會特別出息,睿智、平靜、守紀律。

智力的發展不是放在首位的,人格的發展纔是第一位。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

如果說家長對孩子的愛不夠,很多家長都會提出抗議並自我辯護說:我很愛我的孩子,我爲我的孩子犧牲了許多許多的精力,我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

每個家長都會這麼抗議和自我辯護,爲什麼人們都自稱愛孩子,而孩子卻在無愛中長大了?爲什麼生命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

父母都說:我很愛我的孩子,我犧牲了很多。我發現有一種孩子就是在父母的過分呵護中長大的,他自己無法衡量自己的能力。這種所謂的愛,把兒童的辨能力、自衛能力和自立能力給剝奪了;這種照顧,實際上是我們對自我的心理和觀念的一種照顧。

許多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瞎闖;失敗後,怨父母沒有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怨沒人幫他。

愛孩子就是能使孩子自立自尊,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索精神,如果你愛孩子,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發展。

有一個小孩子,喫東西特別着急,每一次都要很多,實際上他吃不了這麼多。後來才知道,她的媽媽把喫東西都放在大衣櫃上面,孩子要的時候纔給喫。

而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經濟條件不允許,就一週給他買一次,但是一定要把食物放在他能夠自由拿到的地方,給他這種寬鬆、愉快的環境,這麼做至少他的心態是滿足的。如果喫都不自由,兒童在心理上就太痛苦了。

一個在世俗中生存的成人,他的觀念一定是平庸的,以此觀念教育出來的孩子又如何會傑出呢?

一位媽媽說,某些教育思想我都接受、贊成,可是一到關鍵時刻,什麼都忘了,我根本就控制不住我的脾氣。我能理解、能說出來,就是做不到。我的人格好像分裂了。這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些資料表明,如果女孩子在童年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誇讚的話,他長大後可能在婚姻上比較失敗。原因是她會依戀一個男性,是依戀,不是愛。當這個男性離開了她,她會特別痛苦,必定想方設法要得到這個人的肯定。是的,她需要的僅僅是一個肯定。要知道父親愛女兒、肯定女兒、誇獎女兒,對孩子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爸爸是女兒一生中第一個接觸的男性,他的所作所爲奠定了女兒以後擇偶的標準。

人的成長依靠什麼?依靠發自內心的愛。

一個7歲的孩子,上學小動作多,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有的家長就給孩子吃藥。其實“不專注”源於孩子的0到6歲,兒童教育始於胎教,從懷孕的那一天就可以進行了。

家長的生命狀態越好,越能理解孩子。當我們瞭解一個人時,我們通過他對待孩子的態度就能知道他的狀態。人的狀態越統一,他的思想、語言、行爲三者就越融爲一體。

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

時間,對於生命前六年的孩子來說,如黃金般珍貴。孩子在六歲以前,不是靠向別人學習來建立概念的,他是依據自己對生活和事物的體驗建立概念。

對孩子來說,掌握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生命的成長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本能,沒有人能遏制得了。

讓孩子背唐詩宋詞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很多孩子會背幾十首甚至上百首,但是長大以後基本都忘了。這是對他的智力開發嗎?一位大學教授說:除了孩子語言能力比別的孩子稍微強一點以外,事實上孩子其他方面並沒起到作用。這種損失遠不是成人所能想象的,因爲你佔用了孩子心智發展和成長的黃金時間。

比如說,兩歲多的孩子打人,父母就說:不許打人,你怎麼能這樣呢?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只是用打這個動作來排解他不想要或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你在旁邊大驚小怪的說:不許打人,好了,他興奮了,開始真的打人了。

事實上,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成人。

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

對我們來說,環境首先是一種感覺,我們希望他簡潔、明快、協調。教室的整個環境佈置有一個顏色的規定:白色、粉色、米色這三種色,選擇哪一種作爲教室的基本色調都行。

請你記住:兒童的審美高於成人。所以,不要主觀認爲劣質的和可笑的卡通會對兒童有幫助,那是成人的感覺和認識。當老師們用世界名畫來裝飾時,我們發現一個孩子站在那兒專注地觀賞着專注地看了14分鐘。所以,我們佈置房間時,應以最高的審美爲出發點,而不是所謂的“童心”。

我們怎樣授課呢?首先,讓你說的每句話都算數。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說一句廢話,凡說的都不是廢話,凡是廢話一概不說。

“簡潔”就是廢話少說。比如,講一個正方形:“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個正方形,它有四條邊…”全是廢話。正確的方法是拿起三角形,說“三角形”。簡潔是幼兒教學的妙法,直指對象,一句廢話都沒有。你若廢話連篇,會把兒童的心搞亂。因爲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話會把兒童的注意力打亂了。

平時,我們要儘量做到客觀。把你自己的所有不文明習慣都拋棄掉,不要以爲你的觀念、道德、價值、審美都是正確的,更不要試圖把它強加給孩子。

當孩子對這件事不感興趣時,應該怎麼辦?停止。兒童有沒有錯誤?沒有。絕對不能說“你笨”,也不要暗示、譴責孩子。

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能力的把握上,而不是同別人比聰明,因爲你永遠不可能比每一個人都聰明。大自然賦予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特性,我們不必爲別人比自己多了點什麼而感到自卑,我們應該發展自己。讓孩子在一個秩序的環境中發展自己,這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客觀態度。

親子教育學習,即使你把所有的內容背得爛熟,即使你受過長時間的正規培訓,可能都不頂用,你必須把思想實體化。


自我觀照,自我校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