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實修第20課:創傷與療愈

學習內容:
1.創傷是人內心受傷後產生的傷疤,目的在於提醒你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誤解”這個心理創傷,產生限制性信念。
2.心理創傷可能讓人產生如下後果:
(1)感到生命失去意義,很空虛。
(2)對一些事物過敏。
(3)對一些事件失去正常反應,選擇性失去本該有的反應。
(4)無法融入人情,與他人疏離,缺乏合作。
作業:
1.回顧經歷,對照創傷的後果,看自己有什麼心理創傷。
2.觀察創傷,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
經過這段時間的自我省察,我看到了我的心理創傷,就是害怕衝突,害怕與陌生人交流,對他人的不友好會過度敏感,內心的超我十分強大,嚴重壓抑自己的本我。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從小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形成了這樣的印象:
“你不要做錯事,不要說錯話,最好不要說話表達需求,不要讓別人關注到你,否則別人會批評你,會看穿你是個缺心眼的人,是個大傻子。”
“不要讓別人對你有期待,否則你一定會讓別人失望。”
“不要走進別人,否則會帶來你逃也逃不開的責任,不做也得做。”
“不要讓別人失望,否則你就完了。”
“不要哭,這是脆弱,會讓人看輕你。”
“不要有親暱的動作,你最好不要給大人惹麻煩,乖乖的自己玩自己的,最好再幫家裏做家務。”
這不是一次兩次小事件形成的,是在無數次的試探,交流反饋中逐步形成的。
於是我現在有如下狀態:
渴望親密和關愛,又會產生無助的念頭,覺得他不愛我,自編自導一些悲傷的劇情;
渴望與人親近交流,又害怕自己什麼事情做得不妥,惹人不快,於是壓抑自己的想法,獨處一隅;
與人交流無形中會給我帶來壓力,因爲對自己有太多條條框框了,害怕自己無法滿足對方的期待;
與他人過度疏離,缺乏合作,很少主動與人交流;
對待預想到的衝突會很緊張,逃避衝突;
對待別人的某些言行又會過度解讀,搞得自己也很累;
所有這些,促使我與他人,包括親人都保持着距離,一般沒事都不主動聯繫。
我的心理傷疤想要告訴我什麼呢?告訴我保護好自己啊,曾經在關係中受過傷,不要再傻傻的,誰的話都相信了。
是的,謝謝你,曾經的我很弱小,很多時候我只能聽從安排,沒有能力反抗那些讓我不舒服的東西。現在我已經逐漸成長,有能力辨別善惡好壞,再說犯錯也沒關係,我允許自己犯錯。拋掉對他人眼光的想象,多問問自己舒服嗎,自己喜歡,又不傷害別人,就大膽的去做。暫時沒有勇氣也沒有關係,這只是當下自己的選擇。當有一天自己能量蓄積充足了,會做出新的選擇。每一刻自己都在成長,這就很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