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化素材指點8

對於《朗讀者》的火爆,也許製作人董卿在札記中的知而設問能回答這個問題——“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同樣類比到《見字如面》可以說“你有多久沒有寫信了?”“你有多久沒有讀紙質書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樣的——“很久了吧。”

有學者說,這也是爲什麼《見字如面》《朗讀者》這類文化類節目讓我們如此推崇的原因。

人間情感突顯文學之美,人文情懷加深節目厚度。在書信、詩詞、文章的背後,那些故事和情感,總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有人也不贊同現在這種以傳統文化博眼球的綜藝節目。但讓觀衆在電視熒屏上邂逅“詩與遠方”,以傳播傳統文化爲出發點的文化節目,至少,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讀,有人肯聽,有人和我們一起回憶,那真的是再幸運不過的體驗了。

文化節目受到熱捧,正是傳統文化再一次復興的大好時機。這些年我們教育者爲了推廣傳統文化也做了很多工作,提倡國學、重視書法、語文改革……傳承傳統文化,讓經典浸潤我心。

當我們不斷地親近經典,真正地進行經典傳播時,我們找到了更利於紮根的沃土,這個沃土是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源頭。

而更能帶來啓發意義的是,從幾檔節目的熱播能夠看出,其實文化與娛樂並不矛盾。

在清晰的賽制、良性競爭的氛圍中,好的內容不僅不會被遮蔽,反而會煥發出更富有朝氣的生命力。

正如一封封觸動人心的書信、一段段不因歲月流逝而失去光澤的文學作品可以跨越時間的長河、空間的隔阻,與今時今地的觀衆心靈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產品,一定能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空間。

周國平說過:我們的國民素質,差就差在缺乏人文精神。提高國民素質當然不能依賴綜藝節目,但真正優質的綜藝,就是有這種追求。

在今天太多無聊無趣的節目泡沫中,白玉微瑕的《朗讀者》、《見字如面》出現,堪稱驚豔。

即使這是娛樂氾濫的時代,浮躁不堪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也絕不僅僅只是質量低劣的麻醉劑。

在物質生活主導文化思想的境況下,人心浮躁而至心靈空虛,信仰缺失,以物質衡量個人能力已經成爲當下共識,國人在並不瞭解西方文化的情況下,以物質而觀文化,個人主觀崇尚者衆,又因無意從物質世界跳出看精神內涵而至精神匱乏,道德迷失,信仰匱乏。遊離在嘆息與希冀之間而不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