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以最小的代價取勝

在《孫子兵法》廟算之後的第二步即要開始行動,而行動之前需考慮支撐行動的資源。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勝。

伊拉克戰爭,英美軍隊爲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爲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爲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燬的文件和人證爲由,結束了戰爭。

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總軍費高達7630億美元,這場戰爭也被稱爲浪費錢的戰爭。

我們先不論戰爭的性質和目標,單純的看一組有統計的數據:

爲了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各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其戰爭對資源的消耗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依孫子言:“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這是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真正善於用兵的人往往是“因敵於糧”,用現代的思維方式理解即支撐競爭或者戰略的資源是有限的,要做到限度的利用資源。同時要更應該注重的是運用其它資源。

其行動的原則是:“故兵貴勝,不貴久。”

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競爭或速戰速決,才能達到最小的資源消耗。一場戰爭如此、一次競爭也是如此、完成一次目標也是如此。要考慮資源的投入與目標之間的關係。否則就會陷入危險的局面。

這也是孫子的過人之處,在兩千多年已經就考慮到了戰爭與經濟之間的關係,而西方學術在兩千年以後得《戰爭論》纔有論及。

參考《孫子兵法.作戰》篇:

原文: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①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