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01

古語云:“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

大胸襟的君子,有浩然之氣,常可仰望青天,日月星辰皆入心懷;俯瞰大地,河流山川,盡收眼底。

鐵木真的父親曾是小部落的首領。

少年的他,因父親戰敗被殺而顛沛流離,飽經憂患與艱辛。

後來,他終於建起自己的部落,也娶了心愛的妻子。

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妻子爲掩護他,被別的部落擄走。

九個月後,當鐵木真積攢了足夠力量,帶人攻陷那個部落時,卻看到愛妻已懷了別人的孩子。

無疑,對任何男人來說 ,這都是一種恥辱。

然而,鐵木真不僅接納了妻子 ,還將孩子視同己出,作爲自己的長子。

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度啊。

正是他的胸襟與氣度,讓自己不僅得到一個長子,還得到一員猛將。

他之後的大陸帝國 ,便有這位長子立下的赫赫戰功。

少年喪父、愛妻被辱,乃至後來的兄弟背叛......

這一切磨難,都未能阻擋他高飛的翅膀,究其原因,正因他有海一般的心量。

正如他所說:“你的心有多大,你的馬就能跑多遠。”

他心裏裝着天空,才最終登上王座;他大海一般豁達,方成就豐功偉業,建立陸上帝國。

古人云: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所謂真英雄、大丈夫,自當胸懷博大,心不留塵 ,能屈亦能伸,不被眼前得失所擾;有心胸,有格局 ,才能做到胸有丘壑,見到天外之天。

所以,心量大,則功德遠。


02

從前,有個年輕的小和尚,他過得很不開心,整天爲了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唉聲嘆氣。後來,他對師傅說:“師傅啊,我總是煩惱,愛氣,請您開導開導我吧!”

老和尚說:“你先去市場幫師傅買包鹽。”

小和尚很快買回來了,老和尚囑咐道:“你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全部溶化後,啜上—口。”

小和尚喝冗後,老和尚問:“味道怎樣?”

小和尚蹙眉答道:“又鹹又苦。”

爾後,老和尚又帶着小和尚來到湖邊,吩咐道:“你把剩下的鹽倒進湖裏,再嚐嚐湖水。”

小和尚撒完鹽,彎腰捧起湖水嚐了嚐,老和尚問道:“現在味道如何?”

“甘甜可口。”小和尚答道。

“嚐到鹹味了嗎?”老和尚又問。

“沒有。”小和尚如實回答。

老和尚頗有深意地點了點頭,微笑着對小和尚說道:“生命中的苦楚就像鹽的鹹味,我們所能體會和體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裏。”小和尚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這裏所說的容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量,它的“容量”決定了痛苦的濃淡,心量越大煩惱越輕,心量越小煩惱則越重。

心量小的人,容忍不得,承受不得,裝不下大格局。有所爲的人,往往也是心量寬闊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古聖大德,都爲人類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人生財富。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嘗得苦澀的鹽粒般的苦楚,它們在蒼白的心空下泛着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會和不快樂的小和尚一樣,只能喝着那苦苦澀澀的鹽水。

當你能把縹渺的宇宙都容納在心中時,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廣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寵辱不驚。

古人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鎊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

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如果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的痛苦,那麼我們唯有拓寬自己的心量,才能獲得人生的愉悅。通過內心的調整去適應、去承受必經的苦難,從苦澀中體味心量是否足夠寬大,從忍耐中領悟成長於黑夜之中的快樂。

心量容器開合由自己的心,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慾,它就會愈縮愈小;當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它又會漸漸舒緩開來。若事事斤斤計較,便把自身侷限在一個很小的框圖裏。這種處世心態,既削弱了自己的能力,也污染了自己的品性。

心量的大與小,在於自己本身是否願意敞開。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塵埃。我們的心,要像大海一樣,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匯聚;要和雲一樣,任何天涯海角都願馳騁;要和山川一樣,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排斥;要和道路一樣,任何腳印車軌,都能承受。這樣,我們纔不會被小事擾得煩躁不寧,心緒不安!

把心打開吧,用更寬闊的心量來經營未來,你便擁有一片明亮而寬廣的天空!


03

《菜根譚》裏有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風吹過竹林,竹葉被吹得搖曳分離,但風過後,竹林會歸於安靜;大雁飛過碧潭,雖然會留下照影,但雁過後,倒影很快會消失。

心懷大格局的人 ,常氣度不凡 ,不會被“竹聲、雁影”等外物侵擾,更多的是守好本心,做好本職。

這樣的人,心胸開闊、品行高潔,能贏得更多人敬佩與尊重。

比如唐代的婁師德,便是這樣一個人。

狄仁傑能夠官居宰相,多虧婁師德向武則天舉薦。

然而,在狄仁傑面前,婁師德卻從未提及。

狄仁傑不自知,反而對婁師德再三排擠,不僅把他擠出京城,還數度上書武則天進行彈劾。

婁師德卻總是一笑置之,從不與他計較。

武則天被狄仁傑攪擾不過,就拿出婁師德舉薦他的奏章。

狄仁傑看罷羞愧難言 ,良久方嘆息道 :“婁公真是盛德啊,與他的格局與寬宏相比,我差得實在太遠了 !”

可見,心量的大小,決定心胸的寬窄,而心胸的寬窄,決定人的見地和言行。

一個人品行如何,看他言談舉止便知。

在世爲人,要不斷擴大自己的心量,才能夠與高賢大德之人比肩。

正如《尚書》所言:“有容,德乃大”。

海寬能納百川,有容爲大;河溝窄淺,注水則滿。

是以,能夠見人所長 ,容人所短 ,方爲君子之量;心胸開闊達觀,始能做到船過水無痕,雁過潭無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