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銅回家,“銅”你生活

齊帆齊微課


那一年,40歲的大弟撿到一隻銅鈴,添了一個兒子。說自己是雙喜臨門。

大弟使牛耕田,隨着犁鏵翻開泥土,聽到泥水中發出一陣悅耳的聲音,他尋着聲音查看,發現一隻乒乓大小的圓球還發着餘聲。

大弟好生奇怪,撿起來洗淨。圓球全封閉,烙有印紋,搖晃時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

大弟打電話來笑說,自己撿到一個寶,連七十多歲的父親也不知道是個啥。我忙按他的描述上網查詢,推測可能是隻八寶銅鈴。

大弟如獲至寶。不久又告知大弟媳有了身孕,大弟覺得是上天賜予的雙重禮物。

八寶銅鈴,是我們土家族人在祭祀祖先或者向上天祈求,跳八寶銅鈴舞時所持的道具

因爲八個銅鈴代表八個首領,就把這種舞蹈取名爲“八寶銅鈴舞”。

“黃銅不沾鐵,土家不沾客”。原本參加“八寶銅鈴舞”活動,只土家族人蔘加。

由於土、苗、漢共赴國難,抗擊外寇入侵,結下了生死友誼,土家族人就把銅鈴給苗族、漢族各贈送出一個。

所以今日八寶銅鈴,實際上只有六個銅鈴。土家祭祖儀式的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也成爲象徵民族團結的盟誓舞蹈。



小時候,銅,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有銅門、銅錢、銅壺、銅鎖、銅勺、銅針、銅煙管,等等。

但在近幾十年來,銅漸漸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銅,不腐、不碎、不折、不斷。自古以來,在各種傳統的用材中,最長情的,還是銅。

最近跑建材市場,就是想裝一張銅門。銅門的沉靜穩重,也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喜歡。

當年遊西湖,看到剛剛用銅重建的雷峯塔,塔周身泛着新銅之光,煞是壯觀,震憾人心。

據說銅1000年才腐蝕1毫米,從此,雷鋒塔與白娘子傳說一道,後世永留傳。

雷鋒銅塔出自杭州“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之手。

“朱府銅藝”是中國銅藝術老字號的典型,“以銅立業,以書立世”,以銅藝和書法聞名於世。

“女兒妝,朱家工”。“朱府銅藝”如今已傳到第5代,經歷了145年的風風雨雨。

“讓銅回家”,與你“銅”在。

朱家新銅藝人邊繼承,邊創新,提出新“銅概念”,順應時代的發展,“朱府銅藝”工藝與作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希望銅,可以作爲一種生活,一種理念,一種精神,迴歸日常,回到平常人家。

剛剛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上,首次邀請了中國工匠代表,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蔘加。

博鰲亞洲論壇還永久收藏了兩幅巨幅熔銅彩色壁畫,陳列在中心大堂。

銅製品,銅藝術品,不僅迴歸平常百姓家,還登上了國際大雅之堂。

銅,也成了我們心中的“國家寶藏”。

這是中國銅藝的驕傲與自豪,也是中國工匠的驕傲與自豪。

“讓銅回家”,與你“銅”在。

大弟拾得的銅鈴收藏至今,我也將用一張銅門,守住一方寧靜!


齊帆齊第3期28天(11)篇1031字,累計16994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