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想要加速成長,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儘管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但是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一定是不一樣的。

我通過對無數名人的觀察,我發現一個規律,越是成功的人,時間顆粒度越細緻。

這裏有個概念,叫時間顆粒度,指的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有的人時間顆粒按天來計算,有的人按小時來計算,有的人則是按秒來計算,據我所知,比爾蓋茨就是把時間切割到“秒”的人。

一位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資深記者曾經說過,蓋茨的行程表和美國總統類似,基本時間顆粒度是5分鐘。他的一些短會,或者與人握手,則按秒來安排。

2002年,比爾·蓋茨到訪中國,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參加一些重要會面。微軟中國的同事們爲了他的到來,一遍又一遍地測量:從電梯口到會議室門口要走多少步、要用幾秒鐘。

最後,比爾蓋茨分別與每個會議室的人握手、簽字、拍照、離開,幾乎分秒不差。

因此,時間顆粒度的差異,決定了一個人成長速度的差異,因此,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①提升自己對時間的感知,提升顆粒度

在日程工作中,日程管理工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你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按照日程的形式來安排,可從半天開始,比如上午做一些獨立的工作,下去安排一些需要和別人互動的工作,然後就精確到小時,把工作再拆細。當你對時間的感知更強的時候,你可以再繼續拆細,逐步提升時間的顆粒度。

但這裏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學會預留一些彈性的時間,避免出現因爲突發情況,導致整個時間計劃“崩盤”的狀況發生。

②理解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不管你的時間顆粒度是怎樣的,別人對時間感知一定和你是有差異的,比如萬達的王健林,有一次拍攝節目,主持人和攝製組遲到了3分鐘,王健林當着他們的面,坐着車絕塵而去,王建林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可想而知,耽誤的3分鐘,意味着什麼。

理解別人顆粒度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保持和別人時間顆粒度的同步,比如有人問你下午有沒有空,你要精確告知對方,我下午3點~4有空,而不是直接回到有,然後等對方來聯繫你。


我是@飛翔的海馬,專注於個人知識管理與效能提升。歡迎關注我,陪你持續學習,解鎖人生新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