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讓孩子一出生就做脣齶裂手術?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一出生就做脣齶裂手術?

昨天羣裏有姐妹說,聽說有些醫院在嬰兒出生三天內就做脣齶裂手術,說是好厲害。也姐妹質疑這樣科不科學?李醫生回覆說身體沒什麼問題就可以,但是出生三天的嬰兒送去麻醉手術,什麼樣的家長能接受?

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來聊一下

出生三天內做脣齶裂手術,這個國內某些醫院的做法,我在小冰出生前就有了解過,我家先生倒是覺得這是個好方式,但在我瞭解了各種情況下,沒有去讓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手術。

出生就做手術,對於父母來說似乎是件好事,最大的問題是,不用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脣齶裂,一出生就做手術嘛,然後出院回家,藏在家裏一段時間,傷口就好了,神不知鬼不覺,不會有人說什麼閒話,總之對於父母的心理來說,是件挺好的事。而不會像出生後幾個月才能手術,帶出去總有人問,總有人說。

而這樣好嗎?對於口腔外科醫生來說,三個月手術和出生三天手術是沒什麼區別的,都是那個嘴脣,可是呢?爲什麼大多數醫院不採用這個方式呢?

經過不少數據表明,在脣齶裂患兒出生不久就實施修復手術。這樣既容易手術失敗,又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造成生命危險。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嘴脣結構發育尚未徹底完成,很可能存在手術時對位不準確等情況;此外,嬰兒抵抗力差,對手術藥物、麻醉劑等解毒能力都較弱,增加了手術風險。

脣齶裂治療目的是爲了恢復正常的上脣形態和語言功能,是系列性治療,其過程的每項缺一不可。而爲了獲得滿意的手術效果,目前國內外公認,脣裂最佳手術時間爲嬰兒出生後3個月,而不是三天!

這段時間我在學習蒙臺梭利的教育法,倘若蒙臺梭利女士知道我們把出生三天內嬰兒送進手術檯進行手術的話,估計她都要從棺材裏跳出來罵人了。這是嚴重不符合兒童發展心理的方向。蒙臺梭利女士在關於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有提出,剛出生的嬰兒,其實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嬰兒不應該與母親分開。孩子出生後應該抱到媽媽身邊來,放在一間有柔和燈光的房間裏,嬰兒用鴨絨被的輕輕地包着,抱嬰兒都要非常輕,和嬰兒說話也要非常輕,洗澡也輕輕地洗,而不是把嬰兒當成個什麼東西一樣來抱,來沖洗。

幾天後,當嬰兒慢慢適應外界環境後,可以稍微這麼精心的照顧。因爲嬰兒從原來媽媽的肚子裏,有着軟軟暖暖的羊水裏生活了幾個月,他們一出來還不能馬上適應,需要家人,尤其是媽媽的心細心照顧。

我想了想,也是哦。想起我生大寶出生時,在醫院生的,一出生就被抱去洗澡,我母親當時在醫院照顧我,她去看了洗澡的情景,母親說,那些護士像洗菜一樣,把一個個孩子放在水龍頭底下衝衝就快速地穿好衣服包起來了。

像洗菜一樣,好吧,快速穿好衣服,像對待某個東西一樣對於剛剛從溫暖母體裏出來的嬰兒。(而現在有不少醫院已經沒有給嬰兒洗澡的這個項目了,而是讓照護人自己給嬰兒洗澡。而護士把小嬰兒當成菜一樣洗也沒有問題,因爲這是她們的工作,他們很忙,纔沒有空一個個孩子輕輕洗)

這個對於蒙臺梭利女士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更何況是一出生就給孩子送上手術檯,打麻醉,開刀,縫線,這是對嬰兒多麼的可怕事情,他們沒有媽媽的羊水包裹,還要一出來就上手術檯,打針,開刀。

可能會有人,小嬰兒不記得。可是嬰兒也是人啊,雖然他們可能不記得,但一定會給孩子嬰兒的心理留下創傷的。那也會有人說,那三個月做手術就沒有創傷了?

三個月了又不一樣了,有媽媽抱,爸爸疼愛的下好好長大了三個月,體重,身心都得到更好地照顧,孩子對手術的耐受能力也多了不少,遠遠要比出生就做手術好得多。當然創傷還是會有一點的,只是會少很多。

之前我也和大家聊過要讓孩子養得肥一點才能手術,這也是從孩子的生長角度來說,孩子肥一點,對手術的耐受能力也會強一點,還有經過手術的創傷後,孩子會有幾天喫得少一點,這樣也會餓瘦一點,但因爲身體還好,即使瘦一點,也還有能量可以持續下去的。如果孩子又瘦體質又差,那麼手術後,他們的恢復又會差一點了。可是呢,養肥一點做手術總還是好的,早一個月,遲兩個月做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有關係,是我們自己想的,因爲我們就想讓孩子快點做好手術,讓醫生把裂隙縫上。而對於孩子手術的本身來說,在體重不到的情況下做手術,是不安全的。

因此,大家慢慢等吧,總會好起來的,急什麼?

後記:蒙臺梭利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但是蒙氏教育,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不少幼兒園用的就是蒙氏教育法。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爲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爲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爲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爲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