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識介紹:家庭治療

家庭治療:以整個家庭爲對象規劃和進行治療,治療把焦點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模式上,而不是過分關注個體的內在心理構造和心理狀態。適用於兒童、青少年期的各種心理障礙,夫妻與婚姻衝突等。家庭成員共同參加治療時治療效果發揮最佳。

家庭治療協調家庭各成員間的人際關係,通過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聯盟,達到認同等方式,運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爲模式相互影響互爲連鎖的效應,改進家庭心理功能,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家庭療法與以個人爲對象而施行的個體心理療法有所不同,其特點是不太注重成員個人的內在心理構造與狀態,而是把焦點放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上。

  家庭療法的主要理論觀點是把家庭看成一個私人性的特殊“羣體”,需從組織結構、溝通、扮演角色、聯盟與關係等觀念和看法出發,以瞭解此小羣體,並且依據“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此家庭系統內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即在家庭系統內,任何成員所表現的行爲,都會受家庭系統內其他成員的影響;個人的行爲影響系統,而系統也影響其成員。這種系統相關的連鎖反應,可導致許多所謂病態的家庭現象;而一個人的病態行爲,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員和心理需要而被維持。基於此種觀念,家庭療法主張,要改變病態的現象或行爲,不能單從治療個人成員着手,而應以整個家庭系統爲其治療對象。家庭治療通過語言疏通家庭關係,指導生活模式,對家庭成員進行心理治療,以改善病人生活環境,促進病人康復。

  精神疾病與社會心理因素的關係不言自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家庭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家庭關係不和睦,成員間時常爭吵、打鬧,甚至反目,常會成爲沉重的心理壓力,致使疾病發生,對精神疾病的恢復也有不良影響。有些病人,一進醫院病情就緩解,回到家裏病情就復發,完全能說明病人與居住的環境、人際關係不相適應。在預防精神疾病方面,沒有什麼別的羣體組織比家庭更重要。在日常的家庭交際中(特別是在孩子成長的最初五年中),常埋下精神疾病的種子。數以萬計的成年精神患者早期病史表明,儘管原因千差萬別,但至少包含了下列因素之一:家庭破裂、社會不穩定造成的家庭問題(酗酒、分離、家庭爭吵、失業)以及(或者)家庭內實際的精神疾病。在我的觀察和諮詢中,缺少家庭內的適當關注、不會塑造孩子健康心理(溺愛、放任、隔絕等),錯誤模仿等更容易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庭治療的目標,在於協助一個家庭消除異常或病態的情況,以便能執行健全的家庭功能。所謂健全的家庭功能應有健全的“家庭結構”,適當的領導、組織與權威分配,沒有散漫或獨權的現象;成員間的角色清楚且適當,沒有畸形的聯盟關係;健康的家庭有良好的溝通,能維護交流功效;成員間有情感交流,相互提供感情上的支持,能團結一致對付困難;對內有共同的“家庭認同感”,對外有適當的“家庭界限”。一個健康的家庭在其生活中能有適當的家庭儀式與規矩,也有家人共同生活的重心與方向。家庭治療的目的在於,通過了解家庭環境及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讓病人及其家庭成員之間展開討論,找出矛盾的焦點,指導他們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利於病人康復的家庭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