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別被“老好人”的外表欺騙,他可能是情感勒索高手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最近在重讀毛姆的名作《月亮和六便士》。

五年前,第一次讀的時候,目光主要聚焦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很容易忽略其他人。這一次重讀,發現施特略夫和勃朗什這對夫妻,極有意思。

施特略夫、勃朗什、思特里克蘭德,這三個人的關係,複雜而微妙,很耐人尋味。讀懂他們的故事,能讓我們對人性的認知上一個臺階,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也很有啓發。


一、施特略夫,另一個“被魔鬼附身的人”

小說裏,施特略夫是唯一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人。這種欣賞,後來升級爲崇拜。

施特略夫自己,也是一名畫家。當所有人都對思特里克蘭德嗤之以鼻時,他卻非常看好他。他堅定地認爲,斯特里克蘭德是繪畫天才。小說的最後,斯特里克蘭德的畫,一畫千金,足以證明施特略夫的眼光有多厲害。

作爲思特里克蘭德的腦殘粉,施特略夫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無論思特里克蘭德怎樣羞辱他,他都不生氣。斯特里克蘭德快病死時,他不顧妻子反對,執意將其接到家中養病。然而,思特里克蘭德卻恩將仇報,引誘了他的妻子勃朗什,把他晾在一邊。這時,施特略夫才悔不當初,然而,一切爲時已晚。

即便有奪妻之仇,施特略夫也絲毫不恨特里克蘭德。勃朗什死後,他心灰意冷,準備回荷蘭老家生活。臨走前,他還惦記着斯特里克蘭德,想把他帶回故鄉,養活他一輩子。

面對斯特里克蘭德,施特略夫無限包容,像極了活菩薩。但其實,他不但不是菩薩,還是“病人”。他得的病,叫“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有三個特徵:一,認爲他人永遠比自己重要;二,不由自主地迎合和討好他人;三,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得這種病的人,對別人有求必應,卻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心理學認爲,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失去過重要的人或事,成年後,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施特略夫從小由寡母帶大的,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討好別人,能給他帶來虛幻的安全感,滿足他“被人需要”虛榮心。

施特略夫爲什麼會腦殘式崇拜思特里克蘭德?我想了很久,最後找到了答案。表面看,施特略夫和思特里柯蘭德天差地別,但其實,他倆是同一類人。斯特里克蘭德爲了畫畫,可以拋棄所有,像被魔鬼附身的人。而施特略夫,其實也是“被魔鬼附身的人”。

他出生於荷蘭農家,本可以繼承祖業,過小富即安的生活。但爲了畫畫,他來到巴黎,走上藝術之路。儘管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但因爲資質平平,他的畫始終不入流,這讓他相當自卑。他夾在藝術和世俗中間,兩頭都不討喜,像他的外表一樣,滑稽又可悲。

他知道,無論自己多努力,都不可能成爲大畫家。所以,當他發現斯特里克蘭德身上有大畫家的潛質時,如獲至寶。他無怨無悔地爲對方付出,就是想通過幫助對方,來實現自己當大畫家的夢想。說到底,他是把斯特里克蘭德看做了另一個自己。

他的這種執念,和思特里克蘭德要畫畫的執念,如出一轍。看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他爲何會對思特里克蘭德那麼好了。


二、   夫妻博弈中洞見人性至暗時刻

第一次讀小說時,只看到施特略夫善良的一面。這次重讀時,突然發現,他是個很複雜的人。某些時刻,甚至很陰毒。

第25章,是全書最精彩的內容之一。這一章裏,施特略夫人性中的黑暗面暴露無遺。

這一章講的是,思特里克蘭德病得奄奄一息,施特略夫鞍前馬後地照顧他,甚至還想把他接回自己家裏住。當施特略夫想這個想法告訴勃朗什時,兩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心理博弈戰。

一開始,施特略夫拉起勃朗什的雙手,告訴了她這個想法。勃朗什原本一臉幸福,聽完他的話,瞬間態度大變,迅速抽回雙手,臉漲得通紅,態度堅決地說:不可以。

施特略夫說,自己不放心思特里克蘭德一個人住旅館,怕他會死。勃朗什冷漠地迴應,“你可以自己去照顧他,他要死,就讓他死好了。”

施特略夫強調說,他是個很不錯的畫家。勃朗什反擊,那關我什麼事,我討厭他。接下來,施特略夫幾乎是在哀求妻子,“求求你讓我接他到咱們家來吧,我會來安排一切事情,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像野狗一樣死掉,實在太不人道了。”

隨後,勃朗什建議送他去醫院,施特略夫卻說,醫院沒有在家養病好。言下之意,勃朗什會好好照顧思特里克蘭德的。

聽到這裏,正在擺餐具的勃朗什雙手開始顫抖,暴露了她內心的惶恐。隨後,她說:“你想想,如果生病的人是你,他會幫助你一丁點兒嗎?”施特略夫迴應,“我不需要他照顧,我有你照顧啊。再說,我和他不同,我沒有他那麼重要。”

最後這句話,徹底激怒了勃朗什。她說:“你簡直沒有一點兒血性,都比不上一條狗,你這是躺在地上任別人踩你。”施特略夫的反應是“笑了笑”。

以前,思特里克蘭德屢次嘲笑過他的繪畫水平,他不但不怪對方,還承認自己水平確實低。思特里克蘭德越侮辱他,他越討好思特里克蘭德,勃朗特實在無法理解丈夫的行爲,這也加深了她對思特里克蘭德的厭惡。

施略特夫說,他打心眼裏崇拜天才,思特里克蘭德就是天才,對於他一定要足夠包容纔行。聽到這話,勃朗什都快哭了。她說,如果思特里克蘭德搬進來,自己馬上就走。

這時,施略特夫說,“我覺得你不是原來的你了,你不是一向很善良嗎?”請注意,這是他第一次用激將法向妻子施壓。

勃朗什瞬間情緒崩潰,她說,“你不要再逼我了,我都快被你逼瘋了。”說完,痛苦地哭了起來。幾分鐘後,她終於鬆口說,“畫室屬於你的,這個家也是屬於你的,你想接他來住,我又能怎麼樣呢?”語氣中,盡是無奈。施略特夫立刻喜笑顏開。

最初,是施特略夫乞求勃朗什,此時,卻變成了勃朗什乞求施特略夫。夫妻博弈大戰中,妻子敗下陣來,眼神裏失去了光彩。最後,她叫着丈夫的名字,用哀求的語氣說,“我從來沒有求過你任何事,我只請求你不要把斯特里克蘭德帶到咱們家來,誰來咱們家都可以,哪怕是流浪漢小偷醉鬼都可以,但是他不可以。”

特略夫追問,爲什麼。勃朗什說,自己莫名就害怕他,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只要他住進她家,她家就要有滅頂之災。施特略夫覺得妻子的想法很荒謬,他滿臉驚愕地打量了她一會兒,然後說,沒有經過她的完全同意,自己是不會讓任何人來家裏的。

這時,勃朗什閉目沉思,房間裏出奇的安靜。突然,施略特夫冷不丁地拋出一段話。正是這段話,暴露了他內心的陰毒。

“你自己也曾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不是也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嗎?你很清楚那個時候的幫助對你來說有多麼重要,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難道就不願意向別人伸出援手嗎?”

這段話,是他在向勃朗什進行極限施壓。話中,隱含着威懾和輕蔑,字字如刀,刀刀見血。聽完這些話,勃朗什身體顫抖了一下,久久凝望着施特略夫。而施特略夫呢,根本不敢和她對視,眼睛始終盯着地面。

勃朗什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最後變成了慘白。她終於妥協了。她說,“讓思特里克蘭德來吧,我會好好照顧他的。”這時,施特略夫笑着想去抱她,她卻躲開了。

這一幕,僅僅幾分鐘,卻看得我心驚肉跳,其恐怖程度,超過了日本恐怖片。丈夫的態度,從最初的商量變爲乞求,又從乞求變爲哀求,最後變爲赤裸裸的威脅。而妻子的態度,從拒絕到建議,又從建議到乞求,最後變爲不得不屈從。幾分鐘後,勃朗什恢復了平靜。這場夫妻博弈大戰,以丈夫的勝利告終。隨後,大幕緩緩拉上。

思特里克蘭德是一頭野狼。施特略夫在他面前,是溫順的羊。而面對勃朗什的時候,他卻變成了狡猾兇悍的狼。爲了達到目的,他一次次對妻子進行情感綁架。他最後的那段話,像極了張開血盆大嘴,露出獠牙的狼。妻子呢,就因爲有把柄落在丈夫手裏,纔不得不屈從於丈夫的淫威。

如果施特略夫當初不把思特里克蘭德帶回家。後來的慘劇就不可能發生。施特略夫自食其果,可憐可恨可嘆。施特略夫是個複雜的人,毛姆把他塑造得如此生動,展現出他自身超高的文學才華。

許子東老師說,通俗文學和純文學有一個分野。那就是,前者會把人物臉譜化的,好人壞人,一眼就能辨別出來。後者沒有好人壞人之分,作者深諳人性之複雜,不會簡單地用好壞來區分人物。

毛姆說,自己的二流作家。但在我心裏,他是超一流的作家。他的作品,都只呈現人性,從不評判人性。


三、   親密關係裏的情感勒索害人害己

施特略夫和勃朗什這對夫妻,經過十幾輪激烈交鋒,終於達成了一致。

丈夫一邊對外人無限包容,一邊卻對妻子下狠手,在她最痛的地方,狠狠插了一刀。妻子之所以會屈從,是因爲,她確實有把柄在丈夫手裏。

原來,多年前,她是羅馬某貴族家庭的家庭教師。後來,她愛上了那家少爺,還懷上了對方的孩子。臨產前,她被貴族一家掃地出門。就在她想一死了之的時候,是施特略夫挺身而出救了她,兩人婚後不久,孩子就意外流產了。

他倆之間,沒有愛情,只有施恩與受恩。他站在道德高地,她站在道德低谷,每日爲他洗衣做飯收拾家,扮演着妻子兼保姆的角色。本來,這樣的生活也算幸福,但思特里克蘭德的到來,打破這種幸福,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

而這一切變化,都源於施特略夫那個愚蠢的決定。他對勃朗什採用的手段,正是情感勒索。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我們最親近的人,對我們的殺傷力最大。因爲我們互相知根知底,很清楚能怎樣利用彼此心理上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蘇珊總結出四種情感勒索類型。第一種是施暴者。利用威逼利誘的模式威脅對方聽話;第二種是自虐者。通過自虐方式逼迫對方就範;第三種是悲情者。通過扮可憐的方式,暗示對方,給對方製造內疚感;第四種是引誘者。先給你甜頭,等你上癮後,再告訴你,不聽他的話,就不會再給你甜頭。

施特略夫在外面,是“老好人”,而回到家,當妻子不順從他時,他會抓住妻子的人生污點,用情感勒索的四種方式,給妻子製造恐懼感和罪惡感,逼迫對方就範。

蘇珊說:“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讓步,掩蓋了一顆消耗愛意、侵蝕人格、毀滅關係的定時炸彈。情感勒索中,兩個人都是輸家。”最後,勃朗什死了,施特略夫也心灰意冷地回老家去了。雞飛蛋打,一地雞毛,這就是情感勒索的結局。

有人可能好奇,勃朗什一開始很討厭思特里克蘭德,爲什麼後來會愛上他,還愛得要死要活的?

要知道,人總是會對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感興趣。多數人都不敢活出自我,施特略夫和勃朗什也是。而思特里克蘭德最大的魅力,恰恰就是活出自我,他充滿野性,毫不在乎外界看法。他身上有一種野性,會吸引不同的人靠近他。

面對思特里克蘭德的屢次侮辱,施特略夫始終不以爲然,這讓勃朗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思特里克蘭德行爲囂張,充滿陽剛之氣,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吸引力,讓勃朗什既怕又愛。其實,勃朗什潛意識裏已經愛上了思特里克蘭德,但她不敢承認這個事實。她般阻撓對方來家裏養病,是因爲她知道,自己無法抵禦對方的魅力。

思特里克蘭德搬進她家後,經常盯着她看。她被看得芳心大亂,最後,竟然主動委身於對方。後來,思特里克蘭德也說過,勃朗什和他在一起,多少都帶着些報復施特略夫的心態。

思特里克蘭德爲什麼總盯着勃朗什看?我覺得,他只是把她當做人體模特在看。而她呢,卻誤以爲是對方喜歡自己。等他畫完所有人體像後,就對她沒了興趣。而此時,她已經深深愛上他,無法自拔。

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說,愛情只是荷爾蒙催化下的產物,不是必需品。當他意識到,勃朗什也像他的原配妻子一樣,想把他牢牢拴在家裏時,他感到了窒息,於是果斷甩掉了勃朗什。即便對方尋死覓活,他也毫不在乎,很快就把注意力轉到了畫畫上。

施特略夫、勃朗什、思特里克蘭德,這三個人之間,頗有“一物降一物”的意味。這三個人的微妙關係,在小說後半部分其他小人物身上,也得以再現。

小說第51章裏,出現了一個叫提亞蕾的中年婦女。提亞蕾說,她的第一任丈夫約翰生高大強壯,酗酒成癮,醉酒後經常把她打得遍體鱗傷。但他死的時候,她痛哭流涕。她的第二任丈夫喬治也高大強壯,他是個老好人,從不醉酒,更沒有打過她,但她很瞧不起他。她和很多男人關係曖昧,喬治明明知道,卻無動於衷。最後,她忍無可忍,主動與他離了婚。她總結說,“有的男人對待女人的方式,太可怕了。”

顯然,喬治是另一個施特略夫,提亞蕾是另一個勃朗什。人性中,天然自帶崇拜強者的基因。一般來說,女人都喜歡有陽剛之氣的男人,沒有哪個女人會喜歡唯唯諾諾、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男人。即便是,那個男人在其他方面再好,也沒用。

不得不說,毛姆把兩性關係的規律研究透了。所以,他纔會借思特里克蘭德之口,說出那句名言——女人寧可寬恕那些傷害他們的男人,但永遠無法原諒那個爲她放棄一切的男人。


四、追夢人前赴後繼,生生不息

如果把整部小說看做是一支歌,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無疑是主歌,而施特略夫、勃朗什等人的故事,就是副歌。

小說裏,幾乎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斯特里克蘭德的影子。有的人(比如小說裏的醫生亞伯拉罕),用畢生時間去實現夢想,是另一個“斯特里克蘭德”;而絕大多數人(比如施特略夫等),也曾經是“斯特里克蘭德”,但後來因爲種種原因,他們紛紛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泯於衆人。

小說後半部分,講述了不同的人的故事。這是毛姆在強烈暗示讀者:放棄夢想的人,數不勝數,但追求夢想的人,永遠前赴後繼,生生不息。

在我看來,這正是這部小說最偉大的地方之一。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爲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