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知州蘇東坡

蘇東坡,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生於公元1037年,去世於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東坡進可安天下退能怡自身,他一生起起落落,經歷坎坷,演繹着超曠豁達的人生傳奇,也許正是他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留下那麼多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世人都知道蘇東坡的文學造詣算得上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但對於蘇東坡還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官吏身份卻不是很瞭解。

河北省定州市是古代中山國所在,也是北宋時期邊陲之重鎮,還是我的故鄉。蘇東坡先生曾於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至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三月在定州任知州,雖然時間不長,但他以人格的魅力,果敢的膽識,爲定州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留下了許多佳話和傳奇故事。

宋王朝的地方政府設置基本上是兩級制,縣級是自秦代以來歷史上最基礎也是歷史最久遠的行政單位,數個朝代保持不變,統管縣的行政單位是州府,一個州管理若干個縣,州與縣構成宋代地方政府的基本框架。所以州府相當於現代地市級別,知州相當於地市一把手。知州,即知某州事,知這裏是代管、協理的意思,是中央派到地方的長官,知州還兼廂軍正印職。

宋代定州地域相當於今天保定大部和石家莊衡水一部,北部到海河、霸州一線,西部到太行山雁門關一線,因其北臨契丹爲宋邊陲之重鎮,河朔之咽喉,宋遼之戰場,所以屬朝廷重臣駐守之地。蘇東坡就是以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身份,提任河北西路安撫使兼馬步軍總管出知定州的。

當時北宋正處在號稱“百年無事”的盛事時期,但蘇東坡主張“天下雖平,不敢忘戰”,如果“知安而不知危”,“其患不小於今,將見於他日”。於是他到定州後,首先察看軍情,瞭解民意。耳聞目睹的事實,使他深感定州軍政少馳,將驕兵惰,官吏貪污扣軍餉,放債取息。士兵盜竊,飲酒賭博,市風日下,營房大部失修,不避風雨,一般禁軍生活貧困,十有七八赤身露體飢寒交迫,日有逃亡,甚至聚衆爲盜,騷擾百姓。面對完全喪失戰鬥力的禁軍,蘇東坡從整頓軍隊開始,首先制定軍事法令,嚴懲貪官污吏,杜絕放債取息,飲酒賭博,同時修補營房,改善軍人家屬生活困境。然後指揮禁軍徒步拉練,舉行刀、槍、劍、戟、跑馬、射箭實戰演習,一個冬季使軍容大振,軍紀嚴明,逃兵也大部歸隊,戰鬥力大大提高。在蘇東坡視察邊防時得知老百姓民間自衛組織的的弓箭社“實爲邊防要用”,稱“民間大地藏有羣英”。便向上寫了奏章《增修弓箭社》。他提出“不論家業高下每戶出一人,推選家資武藝出衆者爲頭領,自立賞罰,嚴於官府,帶弓而鋤,帶劍而樵,一面耕做,一面邊備。實行分番巡邏,遇有緊急事,就擊鼓集合”。皇上恩准了他們的奏章,在邊境州縣廣而行之,使村村“人自爲戰,虜甚畏之”。百姓們稱是“蘇大人保國安民的良策,天下太平了”。

蘇東坡在定州勤於察訪民情,他發現城北一帶地勢低窪,沼澤片片,茂密叢生的雜草掩蓋着肥沃的泥土,於是,他便責成專人到四川眉山運來稻種,並親自向農民傳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術,來了個“南稻北移”,使昔日的荒野水灘開出了一塊塊豐收的水田。蘇東坡在巡訪稻田時,聽到插秧的農民在唱生動樸實活潑動聽的歌曲,他將詞曲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定名爲“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間傳唱不息。後來,蘇東坡又填過幾首“插秧歌”歌詞,以“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田千里盡秧歌”的詞句,描繪當年秧歌在定州一帶的普及情況。“插秧歌”開始時是民間歌舞,後發展爲有人物、有情節的河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並流傳至今。

蘇東坡在定州除鼓勵農民改良土壤、治理荒灘外,還廣爲植樹造林。他非常喜歡北方的大槐樹,並親自在定州文廟栽種了兩棵大槐樹。後人稱爲東坡雙槐。如今,兩棵大槐樹雖歷經千載,仍枝繁葉茂,東面那棵的側枝向兩側伸展,猶如鳳凰展翅,西面那棵則挺拔高聳,猶如神龍游天,已成爲當今定州市一大景觀。

蘇東坡在定州修建的故居名爲“雪浪齋”,具有北方建築的樸實、幽深,又有江南園林建築之精巧、典雅,是北宋羣體建築的代表之作。在自己的後花園還偶得一石,此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展現出一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猶如石間奔流、百泉涓湧、浪花飛濺之態。蘇東坡如獲至寶,爲它定名爲“雪浪石”。並從曲陽恆山運來漢白玉石,琢芙蓉盆將石放入盆中,還專修雪浪亭保護。如今,在雪浪亭外還有一塊“後雪浪石”,那是乾隆31年(公元766年)趙州刺史在臨城掘得的一奇石,運到京城,乾隆看後,御題了“後雪浪石”四個字,命官員把“後雪浪石”運往定州“雪浪亭”與蘇東坡的“雪浪石”爲伍。但不知何因,1952年重建“雪浪亭”時,只有蘇東坡的“雪浪石”在亭中,而“後雪浪石”卻在亭外邊。

定州人民勤勞而樸實,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橫亙古今的馳名中外的酒中瑰寶——中山松醪。而這一名酒,正是蘇東坡任定州知州時創釀的。東坡到定州後,發現當地遍佈泉水,最有名的是黑龍泉,在《水經注》裏稱唐池,泉水四季湧冒,水質口感淳甜,他就利用泉水組織匠工試製釀酒,親手指導創出了絕世珍品灑——中山松醪酒,並寫下了《中山松醪賦》,記錄了創釀過程和表達了對該酒的珍愛。後人還把賦刻在了石碑上,石碑現存於定州市博物館。

蘇東坡早在朝中時就知道定窯是柴、汝、哥、官、定五大名窯之一,他來到定州後,到了定窯現場,聽了窯主人的介紹並觀看了定窯燒製的全過程和琳琅滿目的展品,使他耳目一新,也使他詩興大發,寫下《試院剪茶》詩一首,給定州花瓷一個至高無上的品評“定州花瓷琢紅玉”。後還送幾件新產品給弟弟子由並附《寄餾合刷瓷瓶與子由》詩一首,這兩首詩一發表,定瓷聲譽一下轟動了京城,傳到了國外出現了一股選購定瓷的熱潮,奉爲稀世珍品。也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蘇東坡來定州只有七個月,爲老百姓辦了那麼多好事,卻又要被貶走。當城裏百姓聽說後,自動組織起來,把住了城門,攔住了皇差,在自制的大傘上,上萬人簽字畫押,人們將“萬人傘”交給皇差,請他向皇帝講情,求蘇知州繼續留任,蘇東坡得知後,決定悄悄離開定州城,這天二更時刻,他帶着家眷,不聲不響地向東門走去。剛剛過了城門,突然數千名百姓趕了過來,其他百姓聽說後,紛紛趕來跪在路旁,長達數十里,做揖叩拜,謝恩不止。還讓東坡把穿着的一雙靴子扒了下來,爲他換上了一雙新靴。蘇東坡走後,百姓們將靴子供奉起來,永做紀念,不忘蘇知州的恩情。

從蘇東坡在定州知州任上的建樹,可以窺見他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業績,也可見證他的人格魅力和爲民情懷。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他服膺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爲人坦蕩,講究風節,有志於改革朝政且勇於進言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擊。他在外任時勤於政事,盡力爲地方上多做好事實事。他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滅蝗救災,抗洪築堤政績卓著,後因“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就是他在這裏起的。然而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幹。但他對苦難並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來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痛苦,這種執着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着堅定、沉着、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東坡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創作活力。就其政治事業而言,他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謫的逆境中建立的。蘇東坡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爲淋漓酣暢。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東西,生活閱歷極爲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爲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出對人生命運的理性的思考,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

在定州任知州時,蘇東坡也寫了大量詩詞,以排解心中抑鬱,也歌頌了定州風光。《東府雨中別子由》就是他赴定州前,告別蘇轍時寫的表現他這些年生活的動盪以及知定州時的抑鬱心情。《東府雨中別子由》(知定州前作)庭下梧桐樹,三年三見汝。前年適汝陰,見汝鳴秋雨。去年秋雨時,我自廣陵歸。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客去莫嘆息,主人亦是客。對牀定悠悠,夜雨空蕭瑟。起折梧桐枝,贈汝千里行。歸來知健否?莫忘此時情。《開園三春》(知定州作)雪髯霜鬢語倉獰,談蕩園林取次行。要識將軍不凡意,從來只啜小人羹。西園牡龠夜沉澱,尚有遊人臥枊陰。鶴唾覺時風露下,花落飛絮滿衣襟。鬱郁蒼髯真道友,絲絲江萼是鄉人。    何時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門月色新。還有如《蘇文公中山松醪詩》、《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蘇文公中山多葉杏詩》以及《行香子》、《試院剪茶》、《中山松醪賦》等許多詩詞文章。充分展示出他的文學天賦。

蘇東坡再次從定州被貶到惠州、儋州時,已經是飽經憂患的垂暮之年,直到宋徽宗時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諡“文忠”。定州人民專修了“蘇文忠公祠”以紀念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