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書: 死亡地圖


——· 關於本書 ·——

《死亡地圖》是對1854年倫敦霍亂的歷史紀實,本書既是流行病學的案例研究,也是一個關於地圖的故事,這個故事敘述了科學如何戰勝了迷信,兩個偉大人物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 關於作者 ·——

《死亡地圖》的作者史蒂芬·約翰遜,是美國的科普作家,著有九部作品,包括《死亡地圖》《好創意從何而來》《完美未來》《發明空氣》等,他的作品涵蓋了科學、技術、個人理念等方面。同時,他創建了衆多有影響力的網站。史蒂芬·約翰遜還是《連線》的編輯,常爲《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報刊撰稿。

——· 本書金句 ·——

1. 這本書講述了四位主角之間的碰撞,還有產生這一碰撞的多層面的存在形態:從微生物界無形的王國,到個體的災難、勇氣和友情,再到文化層面的思想和理念,最後再到倫敦這個大都市。

2. 當時倫敦大糞成災,這是舉世公認的。

3. 大家普遍認爲城裏惡臭的空氣是大多數疾病罪惡的源頭。

4. 知識進步的河流並不是暢通無阻的,並不總是好點子催生出好點子的過程,也會經歷外部因素造成的各種崎嶇險阻。

5. 就像霍亂具有某種在人羣中傳播的特質一樣,這份地圖通過複製,推廣了水傳播理論。長期來看,這份地圖既是實驗科學的勝利,也是營銷的勝利。

6. 寬街霍亂的例子不僅說明了科學最終會戰勝流言,同樣重要的是,它也證明了非專業人士的參與也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 核心內容 ·——

一、倫敦霍亂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倫敦霍亂是如何被戰勝的?

1. 倫敦霍亂髮生的時代背景

1854年的倫敦是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都市,也是拾荒人的天下,當時的倫敦還用着伊麗莎白時代的公共基礎設施。拾荒人不僅清除垃圾,他們也循環再利用垃圾。

19世紀的倫敦成爲了歐洲最大的城市,面臨着嚴重的垃圾處理危機,不潔的環境最終導致了霍亂的爆發。

2. 倫敦霍亂是如何被戰勝的?

1854年倫敦爆發嚴重霍亂後,關於霍亂的理論主要有兩派,一是傳染論,一是瘴氣論。大家普遍認爲,城市惡臭的空氣導致了霍亂。

在這樣一種集體迷信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另類的人,這個人就是約翰·斯諾。

斯諾是蘇豪區的常住居民,他出身貧寒,是一個很好的醫生,不迷信,也不奉行教條,他執着於挑戰科學難題。

除了看病外,斯諾的時間幾乎都花在了調查研究上。在處理霍亂前,他對乙醚和三氯甲烷這兩種麻醉劑進行了研究,是麻醉醫學的開拓者。

斯諾不斷地調查研究,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搭建起橋樑,從一個層面進入另一個層面。他不辭辛勞進行了大範圍調查,得出了霍亂是通過嘴巴進入身體的認識。

最終,斯諾找到了霍亂的罪魁禍首——寬街水泵的水,斯諾說服當局拆掉了寬街的水泵,遏止了霍亂的蔓延。

二、爲什麼人們會迷信“瘴氣論”?爲什麼約翰·斯諾可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

1. 人們迷信“瘴氣論”的原因

其一,意識形態的影響。傳統力量站在了瘴氣論的這一邊,除此,瘴氣論和宗教傳統也非常合拍。

其二,人腦基本思維方式的影響。人腦進化出了一套報警系統,強烈的氣味會引起杏仁核的活動,一聞到惡臭,大腦就會不由自主作出厭惡的反應。

其三,生理原因。涉及微小的事物,我們的鼻子比眼睛靈敏得多。我們看不見細菌分解微生物,但可以聞到細菌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惡臭。

其四,想象力的侷限。如果要論證霍亂是由於水源污染產生的,人的思維要跨越多個層面,要用上環環相扣的分析說理。

其五,社會偏見的影響。內部體質學說認爲,某些大氣條件容易催生疾病,但內部體質則決定什麼樣的人會患病。內部體質學說肯定了下層社會的人道德也低下這一偏見,掩蓋了瘴氣理論的巨大漏洞。

2. 爲什麼約翰·斯諾可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

一是斯諾對乙醚和三氯甲烷的研究。斯諾研究發現,只要控制了麻醉氣體的濃度,人體吸入之後的反應就幾乎是一致的。因此,他可以抵制內部體質學說的影響。

二是斯諾的觀察天賦。斯諾作爲一名訓練有素的醫生,他明白病症可以爲找到疾病的根源提供線索。除了對人體的觀察,斯諾對城市生活和日常模式也進行了探究式的觀察。

三是斯諾和民衆的社會聯繫。霍亂髮生後,斯諾沒有退到安全地帶,而是去實地調查,通過民衆獲取到他想要的資料。

四是斯諾是窮苦勞動階層的兒子。斯諾的出身影響着他對世界的看法,他並不認爲發生霍亂是因爲窮人有道德缺陷。

五是斯諾採用的方法論。斯諾精於觀察,能夠從一個層面觀察到的現象推導出其他層面。

除了斯諾的聰明才智、職業興趣、社會意識,以及融會貫通認知世界的方式外,斯諾還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比如法爾提供的精確的數據統計、懷特黑德牧師的調查。

三、死亡地圖是什麼?倫敦霍亂如何重塑了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1. 死亡地圖是什麼?

1854年初秋,斯諾開始繪製寬街霍亂的地圖,這張地圖上有街道的基本分佈圖,以及代表倫敦蘇豪區13處公共水泵的圖標,這就是死亡地圖。

通過地圖,斯諾從視覺的角度論證了水傳播理論。這是斯諾對疾病製圖最爲重大的一次貢獻,斯諾的地圖成爲了信息設計的經典之作。這份地圖的重要性來源於兩點,一是原創性,一是影響力。

這份地圖通過複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水傳播理論,接受了霍亂是水源性疾病的觀念。

2. 倫敦地圖如何重塑了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倫敦寬街霍亂昭示科學最終戰勝了迷信,把都市生活從集體赴死的節奏中拯救出來,讓人們認識到城市可以成爲疾病的征服者,城市是可以持續發展的。

倫敦寬街霍亂,引發了城市的一系列變革,推動了城市的公共建設。

1856年6月,在約瑟夫·巴澤爾杰特的參與下,用於治理泰晤士河的下水道系統工程開始實施。之後,衛生的供水和垃圾處理系統就成爲了城市的主要基礎設施項目。

在20世紀初的時候,西方的城市依然受過霍亂的侵擾,但有了成功的案例後,政府通常就採取行動,實現了市政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除此,寬街霍亂也促進了學科交融。在寬街發生霍亂時,各種各樣的專業知識萌芽,促進了多學科知識橫向交融。

寬街霍亂的死亡地圖也影響了今天的城市和世界。地圖不僅應用到疾病領域,也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圖成爲一種管理和分享信息的模式。

同時,史蒂芬·約翰遜指出:“寬街霍亂的例子不僅說明科學最終會戰勝流言,也證明非專業人士的參與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今天城市的能量、活力、創新,很大部分來自外行,來自公衆,他們讓城市的引擎轉動了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