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集】我的生活我茶

  旅19地理本 潘茂 2019407021


  在中國是歷史很悠久的飲品,現如今對茶的來源也仍是衆說紛紜,著名的有西周說、秦漢說和六朝說,但我認爲最靠譜的應該是神農說。傳說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中國人飲茶有可靠記載的是在漢朝,當時主要侷限於蜀地,漢以後,飲茶的風氣逐漸在全國範圍內形成,許多社會精英都以飲茶爲榮,以大喫大喝爲恥。


  在兩晉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到21世紀的今天,茶作爲一種文化的傳承在當今社會上也仍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還有很多喜茶、愛茶、好茶的人存在,爲茶文化的傳承也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第一次喝茶是在初中時期,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時喝的,朋友她父親喜好喝茶,會常在家中備上茶葉,興趣上來了就會泡上一壺,朋友也因此學會了喝茶。那天在她家,她興趣來了就說給我泡茶喝,我想着還沒喝過茶呢,就應了。她燒上水,拿出茶葉,沒有包裝,我沒看出來是什麼茶,朋友說她也不知道,那是她爺爺(對中藥頗有了解)閒來無事自己炒的,覺得挺好喝的。農村人家泡茶沒那麼講究,茶一放,熱水倒上就完事兒了,朋友給我倒了一杯,茶葉散開,浮在水面上,綠油油的,看起來應該很好喝,我嚐了一口,皺着個臉跟朋友抱怨,好苦!朋友說茶就是這樣的,入口先苦後甘,剛喝的時候她也不習慣,久了就覺得甚是好喝。她還跟我說,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喝茶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浮沉時才能滌盪出茶的清香;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的風姿;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能成就茶的藝術。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我記得她那時甚是喜歡一句話,還做過個性簽名呢,叫做: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茶一心境!


  第二次是高中時期,有一個週六,班主任邀我們去他的公寓參觀。我記得那是冬天,那天有點冷,傍晚的時候風也大,我們站在公寓的陽臺上觀賞老師種的蘭花,一陽臺都種滿了蘭花,感覺都快要長出去了。可能品種不大一樣,有的開花了,有的沒開,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煞是好看。這是班主任端出一杯熱騰騰的茶遞給我,道了謝後我把它捧在手裏暖手,一邊聽老師說這是他學生送他的,西湖龍井,順手指了指桌上的沒泡完的茶葉。老師說喝茶要心靜,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人生就像一杯茶,苦…也只會是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因爲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在的位置(忘記說了,班主任是物理老師)。我悄悄抿了口茶,有點苦。還說也許你們現在覺得學習很辛苦,高考很可怕,但這只是暫時的,熬過高中三年我們就邁進了一大步。突然想起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不顧風雨兼程!我又喝了一口,滋味甘甜、口齒留香。老師說,他最喜歡的就是一杯茶、一本書、一張椅子坐一下午,雖然偶感孤獨,卻也唯有那時候,世事纔會波瀾不驚。我又喝了口茶,細細品味,竟覺得口感香醇、齒頰留香、沁人肺腑。


  一書一茶一心境,清似蓮花不染塵,身在凡世非浪子,逍遙無礙賽天人。


  茶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心境,就像老師所說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也許,你正狂熱追求的,並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遷就了別人或社會;也許,你正爲之苦惱,肝腸寸斷的,未必是你真正想愛或該愛的,只是一時的不甘心。坐下來,靜賞花開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


  我們單槍匹馬闖入這世間,只爲活出屬於自己的所有可能,願你這一生既有隨處可棲的江湖,也有追風逐夢的勇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