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人性本自私

最近剛剛讀完毛姆的《面紗》,和大家分享一下。

毛姆,大家都不陌生,原名索默斯特·毛姆,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的枷鎖》、《面紗》等。毛姆原來是一個醫學生,1892年至1897年期間他在倫敦學醫,並取得了外科醫師資格。之後他根據現實經歷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出版小說和戲劇多部,聲名鵲起。1952年,毛姆獲得牛津大學授予他的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又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毛姆最爲人稱道之處,在於他對人性的刻畫入骨三分。

《面紗》亦如是。毛姆在前言裏自己說到,這個故事的創作是受到了但丁如下詩句的啓發:

錫耶納造就了我,馬雷馬卻把我毀了

那麼,是誰造就了誰,誰又把誰毀了呢?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

故事一開始,便是一個炎熱到讓人不願意出門的中午,女主凱蒂與情人查理在女主的臥室偷會。而緊閉的門窗卻發出異樣,窗戶的把手慢悠悠地轉動,把兩位婚外戀的情人嚇得夠嗆。

後來,凱蒂通過桌子上剛送來的書和男僕的話知曉了,中午屋外的人乃是她的丈夫沃爾特。於是,她也猜到自己的婚外戀已經暴露了。她趕緊告訴情人查理,但是查理似乎並不在意,還假裝淡定地安慰凱蒂。

凱蒂想起了自己嫁給沃爾特的初衷並不是因爲愛,而是爲了趕在妹妹結婚前嫁出去。她一直自知長得漂亮,卻遲遲沒有遇到真命天子,到最後只能無奈地嫁給細菌學家沃爾特,隨他遠走高飛來到香港。在香港花花綠綠的宴會里,凱蒂遇到了帥氣而健談、氣質出衆人緣很好的查理,她便陷進去了,兩個人很快發展成情人關係。

凱蒂心煩意亂,她擔心沃爾特知道了會受不了,她雖然不愛她的丈夫,但是還是深深明白丈夫對她的愛是百分百的。想到了沃爾特總是無限地遷就她,在她面前永遠都是最低的姿態,可是她並不感動,她甚至厭惡自己並非自由身。她也討厭查理的夫人,那個據說非常有教養的女人對誰都彬彬有禮,分寸感十足。她轉念又想,算了,就算沃爾特知道了也好,索性攤牌好了,他總是讓着自己,那就請他成全自己好了。她會讓他明白,她和查理都很想擺脫現有婚姻,重組家庭。

沃爾特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明知道查理只是逢場作戲,跟凱蒂只是玩玩而已,手上也握有查理多段露水情緣的證據,但是他不直接向凱蒂挑明,而是讓凱蒂自己去碰壁。他讓凱蒂選擇,要不和他去湄潭府,要不讓查理紙面答應離婚之後一星期內立馬娶她,二選一。

凱蒂以爲,她和查理愛得死去活來,以爲兩個人互相離不開,以爲查理也如她一樣願意付出一切犧牲一切來和自己結婚。沒想到,當她當面向查理提出兩個人都各自離婚,然後和對方結婚,之後,查理立馬變了一個人。他以身份地位前途等種種藉口,明確表明不可能離婚,不會和凱蒂結婚,還怪她把事情弄成現在這樣子。說到底,查理只想和她保持情人關係,不想破壞婚姻,他還是很愛他的妻子的,凱蒂不能代替她。

看清了查理的真面目,凱蒂深受打擊,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接受沃爾特的要求,和他一起去湄潭府,一個正流行霍亂、每天都有大批人死去的地方。

初到湄潭府,凱蒂對查理還是念念不忘,她想不通,那個自己深深愛着的人,那個曾給她甜言蜜語的人,怎麼會那麼狠心,竟然拋棄她,害她來到這街上到處能看見死人的鬼地方。

在湄潭府,她認識了瓦丁頓,從他口中得知查理常常拈花惹草,不過每段外遇都不長久,而查理太太心知肚明,還調侃愛上查理的都是二流貨色。也因爲瓦丁頓,凱蒂去了附近的修道院。在修道院裏,凱蒂被修女們的偉大和無私感動,爲她們捨己救人的精神折服,因此決定不再把自己關在房裏,而改去修道院幫忙工作了。

修道院是疫情中心點,每天都有繁重的事務。忙忙碌碌中,凱蒂漸漸忘記了查理,但是她和沃爾特的關係卻並沒有緩和。沃爾特看起來對她很冷淡,一句話都不想和她多說。而修道院甚至整個湄潭府的人都在感謝他,感恩他爲這裏做出的貢獻。

修道院的工作和氛圍對凱蒂來說是一場救贖,似乎她的靈魂也在一點點改變。就在她全情投入這樣的生活的時候,一件意外發生了,凱蒂懷孕了。修女們都爲凱蒂感到高興。

當沃爾特知道了這件事後,他們終於打破沉默,來了一場談話。沃爾特讓她離開這裏,這樣對她更好,畢竟在這裏喫和住等各種環境都不利於孕婦養身體,但是凱蒂堅決不走,要等事情平息和沃爾特一起走。當然,也因爲,凱蒂其實沒有地方可去,這個世界上,除了沃爾特,她已經沒有可依靠的人了,沒有誰會收留她的。當沃爾特滿懷希望地問凱蒂,自己是否是孩子的父親。一陣沉默後,凱蒂誠實地回答“我不知道”。

凱蒂知道,要想沃爾特原諒自己,只要騙他說孩子是他的就好了。但是修道院之旅已經改變了她,她不願意繼續欺騙沃爾特了。她坦言知道沃爾特看不起自己,但是沃爾特卻說,他看不起的是自己。

沃爾特看不起的是那個愛凱蒂的自己,他明知這個女人除了長得漂亮就別無長處,她愚蠢輕浮、頭腦簡單、粗俗又普通,但是他愛她,他知道凱蒂從來沒有愛過自己,結婚只是權宜之計,他還是很高興。這樣的自己,讓沃爾特都討厭自己。

但是他沒想到,凱蒂竟然變了,變得有人格了,她甚至都不願意欺騙自己了。孩子不是他的,他們都知道。

沃爾特最終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感染霍亂而死。臨死之前,沃爾特說了一句“死的卻是狗”。聰明的瓦丁頓看破了一切。凱蒂也知道,他是死於心碎。

“死的卻是狗”出自《輓歌》。在中文版中最後有收錄原文,大意是一個好人收養了一條狗,開始的時候和諧生活,但最後人畜反目鬧了矛盾,狗咬了人,人們都以爲死的是人,最後死的卻是狗。沃爾特認爲,他是那條狗,而凱蒂是那個好人。凱蒂出於好心嫁給他,他卻把她帶到霍亂之地,最後死的是他自己。

修道院以及湄潭府的官員不等凱蒂同意就給她安排了返回香港之事,回到香港後,被矇在鼓裏的查理太太竟然來把她接到查理的家裏去了。在查理家裏,凱蒂沒招架住查理,兩個人再一次墮入深淵。

這也讓凱蒂後悔不已,她看不起查理,也看不起這樣的自己。她本以爲,揭開了生活和人性這張面紗,她已經成長了,沒想到,還是這麼容易淪落。爲了擺脫是非,她立刻啓程回英國,投奔她的父母去了。

但是很可惜,她的母親在她未到家時就去世了。她的父親失去妻子,卻也和她失去丈夫一樣,並沒有傷心,反而感到解脫。揭開了生活這層面紗後,凱蒂決定跟着父親遠赴他鄉就職,並且希望獨自養大孩子,教她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許多人討論凱蒂的愛情悲劇故事,而我在這本書裏看到了人性的自私。

凱蒂不愛沃爾特,自始至終。但是,爲了比妹妹早結婚,她還是嫁給了沃爾特,雖然看起來皆大歡喜,但是不得不說,凱蒂是自私的。沃爾特很愛她,但是他已經失去了被愛的可能了。

凱蒂只顧自己的感受,這一點大概是遺傳了她的媽媽。凱蒂的媽媽賈斯丁夫人,生性愛慕虛榮,總是逼着丈夫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一心想把丈夫推得更高,好讓自己更有面子。眼看丈夫不能帶給她更多的榮華富貴了,就把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盼着漂亮女兒尋到乘龍快婿,光耀門楣。後來,女兒幾年裏都沒如她意,她便惡語相向,直到終於把女兒嫁出去。

查理也是個自私自利的角色。他有着一個公認賢妻良母的妻子,卻還到處拈花惹草。他口口聲聲說愛孩子,要顧及孩子,卻把持不住自己,沒能做一個正直的人,給孩子一個好榜樣。他用甜言蜜語迷惑了凱蒂,卻又毫不留情地將她拋棄,等她平安歸來,他又再次假惺惺地說有多愛多愛她。這副嘴臉也是夠可惡的了。

沃爾特很有智慧,但也是個自以爲是的主,其次,他的愛也不算純粹。他看透了凱蒂,也看透了查理,但是看透不說破,最終悲劇出現他也不爲所動。並且,他最開始帶凱蒂去湄潭府的初衷,也是爲了懲罰她,希望她去了那裏後,會因抵不住流行病的侵犯而死去。

修女們非常偉大,非常無私。她們遠離自己的家鄉,割斷了退路,千里迢迢來到異國他鄉,從此故土、家鄉、親人、友情、童年…一切化整爲零,有生之年不會再有交集。她們如此執着地追求信仰,是建立在放棄家庭、離開至親之上的,她們也考慮過年邁的父母,但是她們安慰自己,到了天堂自會再相見。

自私是人之本性,誰都逃不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