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公司生態位與產品經理的關係

上週有朋友帶孩子到北京玩,感慨其逃離北京已經6年,目前在老家仍然做橋樑設計師。提到產品經理回老家的問題,通常是個憂傷的話題,幾年前也確實嘗試過回老家做產品經理,後來發現五線城市的老家,除了IT外包公司基本不需要產品經理外,給學校做信息化硬件公司,產品經理更多價值體現在項目管理上,這背後其實隱藏着公司生態位的關係,本篇聊聊公司生態位與產品經理的關係。

生態位原理

公司之間是存在着生態位關係的,處於生態位上位的公司,可以賺取超額利潤,並對生態位下位的公司形成高維打低維的優勢。

在上家大數據分析公司時,想拓展所負責產品客源,便找到騰訊雲談渠道合作。騰訊雲非常歡迎合作,但有個要求,就是將當時負責大數據的產品的大數據和AI底座,換成騰訊雲的底座。當時考慮公司核心競爭力也在於此,用了騰訊雲的底座,就沒提供什麼價值了,自然也就沒有形成合作。

站騰訊雲的視角,其佔有品牌、資本、技術、客戶資源等優勢,有大把公司希望藉助這些優勢發展自己業務。因此其當初提這樣的合作建議,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合理。

在以上案例中,騰訊雲作爲雲廠商,自然站在生態位更上方,雲上客戶有各類需求都需要廠商解決,抱緊騰訊雲大腿,拓客成本能緩解不少。

生態位劃分

處於生態位最上方的公司,希望構建的是平臺和生態,只關注最標準化的產品與能力,這樣最容易規模化和提升人效。當然生態位公司也會做一些平臺上的產品業務,這些業務價值是加強平臺護城河。

處於生態位中游的是公司,通常是基於某標準產品成長起來的,會關注標準化,但也會考慮自主交付問題。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希望向平臺進發,但成功者寥寥無幾。

處於生態位下游的是項目制公司,通常受限於客戶需求不標準,無法抽象標準產品,希望向着中游公司發展。由於交付物的非標,研發及交付成本始終無法達到邊際效應遞減。

產品經理選擇

處於生態位最上方通常是大家所說的「大廠」,身處其中的產品經理具有待遇高、光鮮履歷、開闊視野的收穫。這些優勢像抽水機一樣,不斷從生態位中、下層將優秀的產品經理吸引過來,從而呈現出人才富集甚至過剩的現象。有些產品從業者將大廠作爲終身理想,最近有個朋友到了傳統大廠後,整個人話也多了,也開始更關注生活本身了,完全沒了之前在50人公司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

處於生態位中游的公司,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身處其中的產品經理不如生態位最上方的履歷光鮮,但在垂直領域認可度也會比較高。從業者人數佔比要比最上方要多1-2個量級。之前某進入大廠朋友吐槽,其所在中游公司,在進入大廠後,竟然沒有人聽過,這種情況通常也屬正常。這類中游公司內部競爭沒有大廠那麼激烈,同等水平待遇和履歷收益也不會太多。並且這類公司,通常都會比較自覺的有大廠崇拜,同等水平更加認可大廠的履歷,也更容易給到高薪和職位。

處於生態位下游的公司,在中國存在最廣泛,各線城市都會存在。身處其中的產品經理不乏有夢想做出偉大產品的同行,但項目制的工作,受到生態位上中游的公司認可度有限,不利於持續經驗積累和履歷積累,掙錢也更難。在很多類似公司,產品經理起到的項目經理價值要遠大於產品經理的價值。目前行業內有所謂「私有化部署產品經理」實際是主要面向客戶做定製化需求的需求分析師角色。

身處不同環境和階段的產品經理職業路徑並不會相同。有些產品經理上中游來回跳,越跳越高;有些產品經理一直在上游或中游深耕;有些產品經理回到老家開始在下游公司繼續生涯;有些產品經理意識到下游不可持續,換城市和公司進入中游公司;有些產品經理認清產品經理不適合自己,跳出產品經理圈子。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