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葉嘉瑩先生學習《人間詞話》(3)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之。


      “無我之境”,內心無我,心是平靜的。“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時你才能欣賞“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美景。那麼怎麼理解“由動之境”呢?葉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

      葉先生一生坎坷。十幾歲母親去世,先生寫了幾首哭母詩。五十多歲時,女兒女婿又去世,先生又寫了十首哭女詩。當親人離世時,先生當然是非常悲哀的。而當你寫詩時,你的感情就是一個客體,和它有了一個藝術距離,你就把這種悲哀變成一個對象去寫它,而且中間有了一個藝術距離了。這個時候就是你“由動之靜”的時候,這時你才能寫出“有我”的境界。所謂“無我之境”的優美,就是你能夠很平靜很客觀地觀賞它;而“有我之境”的宏壯,則是在巨大的強烈的刺激下,你也能夠來觀賞它。


——— ——

      聽先生講課,給我的感覺是,一、生動;二、明瞭;三、融會貫通。先生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把自己的知識轉化爲學生的知識。

      先生一輩子寫詩詞,做老師,是大家。可是先生晚年卻一直致力於兒童詩詞的學習與研究。先生爲了讓我們古人傳承下來的美好詩詞能傳承下去,發展下去,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奉獻了一生精力。聽過先生課的,看過先生書的,無不由衷地敬佩先生的爲人和淵博的知識及無私奉獻精神。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