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好還是別去醫院

記憶中,似乎醫院是個很遙遠的詞。如果家母不是在醫院將我分娩,或許25歲之前壓根沒進過醫院。

小時候體質似乎很好,一點也不嬌氣,若遇感冒發燒,就是努力去出汗,喫一大碗帶湯熱飯,捂在被子裏,出一身汗病就好得七七八八。

當然這一方法並不總是靈驗。一次貪玩,幫着做木匠搬磚的活,到晚上開始發起渾,飯喫不下只想睡覺,全身發燙,慣例主動窩在被子裏試圖出汗。正值初夏,天上星子忽閃閃的,蒙在褥子裏無奈還是冷,到早上還是沒有退燒。

那時醫院是有條件的人或者是病將垂危才需要去的地方。鎮東頭有診所,醫術不錯患者很多。他甩了甩溫度計,冰涼的水銀測溫計夾進腋下出來成了39℃。他拿聽診器聽我的心口,冰涼的金屬,探到皮膚上似乎帶走一些滾熱。稍後他熟練地把聽診器繞好,說,“再晚點就把腦子燒掉了。輸液吧。”

哪就那麼嚴重呢?輸液在記憶中是頭一遭,想着把不屬於人身體的一部分通過手背的青紫色毛細血管打進身體,真是難熬。自小是個怕苦的人,喫不進藥,又怕疼,也確實只好獻出屁股去打針。後來病就這樣體貼地好起來。


身上有痼疾的人,多已是沉痾累累,若非有足夠物質支撐很多人直到倒頭西去也未必進過醫院。多數是找了偏方或抓了藥,有時那中藥材或許也是自家上山採來的,由家中親人輪換就着檐下爐火慢慢熬着,端到窗前支撐着多度幾年晚景。該戒的菸酒還是那樣偷摸抽了飲了,儘管久病牀前的孝子不復往日,也不願去醫院莫名捱上幾刀,去過有卻似無的束縛生活。

便是住進醫院的人,還是要牛犟着出院,他寧願回家等死,不要呆臥在醫院冰冷的四壁內。人就像喂熟的牲口,就算走失還是記得破茅棚,更像活了一輩子的樹,枝幹枯了,葉子還是要落在自家的院裏。

圖片


近些年卻不同,醫療技術發達了,醫院的樓越蓋越高,國內國外的高端醫療設備堆得人眼花繚亂。不愛去醫院,可這些年我進的醫院不少。人往醫院一進,身份地位一概無別,血、尿、便這些拿上臺面,CT、核磁也要進一遍,探針、夾針、壓計讓人心驚肉跳,沒病也被嚇出得心跳加速。有一次,只是去簡單體檢,剛抽完血還在暈血呢,一個窗口卻在叫着去量血壓,後面高壓飆升至140多吧,導致體檢結果異常,不得已重做。

有陪人去醫院的經歷,問某某科室在幾樓,諮詢臺的導醫彆着頭愛答不理,態度極差。醫院本就吵嚷,只想早點診完離去,脾氣上頭直斥醫者無德。朋友反倒安慰起我來。

因爲過敏,換過不同的醫院去篩查過敏源,除了抽血,還要在胳膊上打滿皮膚試驗針,知道的朋友想起就心疼。作爲當事人的我來說,倒是對醫院產生莫名恐懼,但越是恐懼、焦慮自身免疫力日益下降,就給病魔留了空子來鑽。在鄭州工作時一次生病,同事給我推薦了一傢俬人診所,店面不大,但每次去都被擠得山滿河滿。究其原因:一般不建議你打針輸液,小病給你包幾包散藥,便宜,效果也好,深得社區周圍人的信任。

對一個患者來說,最想要的就是儘快把病魔從身上拿去,而不是花大錢,樓上樓下前前後後跑,恨不能把病例一撕爛碎扭頭就走。

圖片

life

沒辦法的事,很多的醫生一眼可以看穿的病,他們懶得用經驗、用醫術、用耐心一語道破,反正有儀器,反正患者身上有的是血,反正患者來醫院就別想着把錢包捂着,查唄、抽唄、驗唄,再痛你等檢查結果出來,再窮那是你的事情。化驗結果出來,對症下藥,反正儀器數據擺着出了問題無需擔責,而且醫院還可以通過儀器檢查有利潤,何樂不爲呢?

要命的是,醫院的規格有不同,而且儀器的數據也不像互聯網那樣共享,專家們似乎也對你在別家醫院檢查的結果不信任、不認可,要把先前做的所有檢查重新來過。往往患者病還未看,錢卻成了心病。更有甚者,就算無數檢查完畢,醫生還是難斷病情。

這時人不難想起古代神醫們,望聞問切,很容易看出人患了什麼病,到了哪個地步,患者也就少受罪。

所以,人還是別生病的好,要病就無形中得一種絕症,暴斃的那種,可少受很多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