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萬事成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爲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爲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


王陽明心學並非單一地、直接地淵源於陸九淵心學,其直接的源頭是“陳湛心學”。陳獻章開明代心學之先河,經過弟子湛若水,而影響王陽明。對陽明心學與陳湛心學的淵源關係,學界一直有明確的說法。


陽明心學始創於“龍場悟道”,其“悟道”的理路,與陳獻章的“靜養端倪”堪相一致,這一看法已是學界的共識。而且王陽明與湛若水交往甚密,進行了長時間的學術論辯與切磋,而影響王陽明。如朱維錚說,“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說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他認爲,心是萬物的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任何時候只要我心不動,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多半出自涵養,小半出自學問。而他的涵養功夫主要來自定心。他說:“有意於求寧靜,是以愈不寧靜耳。”從這裏就能看出他的大智慧:你人生一事無成是因爲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


在尋常人眼中,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二者無法混爲一談。而在王陽明眼中,定心的功夫就在平時,就在閒來無事時。《小窗幽記》中寫道:“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爐,看達摩面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


而人爲什麼心靜不下來定不住呢?這是因爲還有凡事的牽掛,可能是親情,比如出門在外的遊子牽掛在家鄉的老母親,或者是愛情友情,這些七情六慾就像湖面泛起的波瀾,層層漣漪,讓我們看不到湖底,只有當水平波靜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

王陽明啓示我們,要學會把渾濁、動盪的心澄清。讓心安定,回覆原本的澄澈,生活也就不會被境遇隨意差遣。有這樣一則笑話:下雨了,所有人都匆匆忙忙向前跑。唯有一人神態悠閒,在雨中渡步。旁邊跑過的人十分不解,問他:“下雨了,你爲什麼還不快跑?”那人緩緩答道:“急什麼,跑到前面,不一樣在下雨嗎?”


當所有人都在狂風暴雨中四散奔逃時,不妨做一個欣然在雨中漫步的人。這正如王陽明所言:“掃除盪滌,勿使留積,則適然來遇,始不爲累,自然順而應之。”排除心中的雜念,不爲外物所累,方可追求心靈的自由。

以一顆安定的心,隔絕外界環境的干擾牽掛。讓自己能夠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用整個身心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不是與自我內心糾纏,心定則萬事可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