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彈性法則一二

追求彈力十足的一生,好過時刻緊繃的玄-學敏

那天的日子陰涼處勝寒但不冷,陽光十足但不熱。一身彈力修身的着裝,整個人也變得輕鬆舒適起來,帶來活動空間變得更大範圍的伸展。於是也誘發一些思考:如此舒適的感覺,大抵像透了成熟心智以後的處事之道。一是追求彈性對身體帶來溫柔的裹挾。二是享受彈性帶來的空間舒適感。

我想不必在大風大浪中才去總結思考和感受,每個細微的日子都能帶來不一樣的悸動,或許無用,但嘗試感動自己也是種能力。

就最近幾年的心境來說,成長帶給我的收益就是彈性一二,包容七八。那怎麼去看這個一二和七八呢?我想就我個人來說總是自洽的。

你看橡皮筋啊,就是很具有彈性的,可以左右上下無限度的彈來彈去。其實這和爲人相處之道同出一轍。如果你相對彈性一點,你是可以不固定角度的去看待問題。也不至於把自己框在某個基礎模型裏去認知世界。別總繃着一根弦,時間久了會斷的。當自己的兩端都能與觸碰自己以外的世界,你的眼界會相對來說變得寬闊。不固定,不套模板,人生就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單程票,就別具一格點,真挺好。

再比如,你非得跟自己凹勁。我們常常講以始爲終,不過我認爲以終爲始,更適合我們的目標結果。環境是複雜的,你都不知道將來,談何堅持當下。普通人就應該有普通人的幹法。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那就現在該幹啥幹啥,因爲多數的普通人都是在成年以後才知道自己或許想要的怎樣的人生。

所以,人生需要彈性,不要總急着證明自己和尋求既定的結果。20歲沒見着的人,說不定30歲可以遇見,30歲沒幹成的事,說不定40歲有了結果。50歲追求的生活,很可能60歲才過上。60歲的野心,70歲也會綻放。人生的最後會給你一份答卷,這過程只需自由遐想和認真踐行。

講道理,人生的意義本來無標配,自我的價值,永遠只有由自己去定位、抒寫。

著名心理學家海蘭博士曾說:“當我們不再是一個期待外界認可的孩童心態時,就不會那麼無措不安、那麼急着想要證明,你會變得安寧、踏實,不急不躁。”

事實上,我不是佛系的人,只是不跟自己過不去。人生需要太多聊以慰藉的時刻,對自己多些寬慰纔好。常常會跟很多人說:一路走來,遇見的都是溫暖的和給予幫助的人。事實上真的會有那麼多幸運之神光顧嗎?認真思考纔會發現,大腦系統的設置自動忽略了那些非愉悅事件。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你只有刻意的安排自己的人生,纔會遇到所謂的“貴人”。但非惡意的看待世界和周邊的環境,你會變得更加積極和治癒(他人或自己)。

你看看你呀,這一生得方得圓,才能遊走百里。得彈性十足,才能彈到別人身上,最終反彈到自己,人總需要反饋,才知道如何下一步鏈接。

趁現在的自己我們還彈力十足,因爲總有一天失去彈力的動力。那一刻,我們就卷卷自己,投入到下一個星辰大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