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之間,應該形成“愛慾”關係,而不是佔有、使用與滿足

這是單華偉的第二百八十六篇原創文章

1 愛與被愛

愛者與被愛者之間,會形成一種愛慾關係,而這種關係,其實是一種政治關係。

今天的人談到政治,都會想到權術鬥爭,爾虞我詐,但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自馬基雅維利寫了那本既臭名昭著,又同時被高度讚譽的《君主論》之後的事。

所謂“城邦”、“政治”一詞本來的含義,就是“所有人共同的美好生活”這麼一詞意思,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大家一起過得好

兩個人,如果是真的相愛,其關係自然就是政治的,他們會想讓對方過得好,在彼此的付出的中,兩個人同時過得好。

而這,纔是政治的教育:通過愛者之間的愛,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變得更好,意識到大家好纔是真的好,而不是要我一個人過得好。

2 洞喻

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羣人生來就被綁住手腳,被放在山洞裏,面對牆壁生活,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背後的火把照着一堆木質的玩偶的黑影,他們便以爲,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樣子。

有一天,一個人掙脫了束縛,轉過身來,發現自己所見的東西,不過是影子,而當他走出洞穴,看到真實的人和各種事物,才發現洞穴裏的東西不過是玩偶。

而當他回到洞穴,將這些所見所聞講給自己的同伴聽的時候,便被當做散播謠言的巫師,被殺死了。

有的人可能會有不少的疑惑:爲什麼不把這些人拉出來呢?即使把他們轉過身來也行啊?還有這些人被綁住手腳,是怎麼殺掉他的?

但這些敘事細節,並不重要,它不過是對人的認知的隱喻:有的人的認知,就是像被綁住手腳面對牆壁看黑影的人一樣,冥頑不化,你是無法改變的,而當你對他講道理,他便可能聯合同類,至你於死地,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上演過無數次。

3 選擇

所以到這裏,我們是不是應該勸勸那個看到了真理之光的人,讓他別這麼熱心,別這麼想着要愛所有人,要所有人都好呢?

答案是:不可能。

其實你一想就明白:如果這個人沒有對美好,對真理熾熱的嚮往,沒有一顆由愛若斯引導着的熾熱之心,他能夠發現這些東西嗎

也就是說,如果他能夠被說服,會選擇不分享這些東西,他是不可能走到這一步,不可能認識到這些東西的。

或者你反過來理解:能夠被勸服,或者有私心的人,根本輪不到他們來發現真理,也輪不到他們來決定要不要分享。

4 要強

而在現代社會,我們會發現,這種人越來越少,很多人沒有至高的追求,不追求奉獻也就算了,更令人恐怖的是,他們連基本的分享精神都沒有了。

看到一個好東西,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要藏起來,不要別人知道。

爲什麼?因爲在這些人的觀念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靠這些東西拉開的,他有了一個東西,他會覺得自己就會因此變強,只要比別人強就好,其他的東西,他一概不管。

那我們又爲什麼只知道追求這些東西呢?因爲現代社會已經完全的被同質化了,所有人都要接受標準化的考覈,各種考試一直到崗位培訓,我們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個性。

但是,人終究要確定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到最後,我們只能在同質化當中尋求差異,只有死死地抓住一些東西,不讓別人同時也擁有,才能感受到自己至少在活着。

薩特說的“他人即地獄”,簡單理解,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便把自己放入到地獄中了。

而在今天,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在看到他人的一瞬間,就已經落入了地獄:我們看到異性身上有可喜的性質,就想要佔有,而不考慮愛本身的含義;我們發現一些好東西,只想着自己獨享……

由此,我們便主動把自己變成了惡魔,將自己投入了地獄

(全文完)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我在自己的公衆號「單華偉」上分類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覺得文章有啓發,記得點個贊吧,感謝你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