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纵欲:爱欲追求不朽,而纵欲追求的,不过是可朽的“玩物”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八十五篇原创文章

1 可朽的玩物

今天人的纵欲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总是买买买,要要要,把自己活得如同一个瘾君子一般。

但问题是,要是纵欲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也还好,但越纵欲,我们会发现自己越加恐惧,越得不到满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答案很简单,纵欲所追求的,都是一些“玩物”,它可以是一个电子产品,是一个包,一件衣服,一个被物化的男人或者女人……

你把自己的欲望附着在这些廉价的,很快就会被消费殆尽的,可朽坏的东西上,自然会很快走向失落。

用一个比喻来说,那就是“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这句话原本是说人本性难移,但我说的就是它的字面意思:吃屎的,只能是狗,你消化的都是一些营养有限的东西,哪还能指望做威风凛凛的狼?

2 不朽的爱欲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肉”,是营养丰富,能让我们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东西呢?

这个东西,叫做爱欲。什么是爱欲?简单讲,是一种追求,对完满,对美本身的一种无限的追求。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追求爱欲同追求一些消费品的核心区别,爱欲的心之所向,在于美好本身,而不被具体的东西束缚。

我们为什么会被一些廉价的具体物束缚?因为我们想什么问题,核心都是“我”,观察现代人的社交媒体用语以及生活中的谈吐,你会发现他们的话语里都有太多的“我”了。

或者是直接的“我如何如何”,或者是间接的指责“你不该如何如何”,虽然话里面没有“我”这个词,但思考的中心还是自己,因为你觉得你很懂,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你觉得自己可以对这样一个本来是和你平等的人,做严厉的批判。

3 核心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区别,纵欲者的追求,就是要一切都是“我的”,他要把一切具有可喜性质的好东西,都变成“我的”,变成一种可供自己消遣的东西。

当你要把任何好东西都变成“我的”,那你注定就要完蛋了,你把它降格为供享乐的玩物,并且要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那当你把它消耗殆尽,它就会腐烂,然后把你一同腐蚀

当一个主体(你)试图消灭另一个主体(你所欲求的东西)的时候,那一定是两个主体同时的消逝——越纵欲越空虚的心理基础,便是如此。

而爱欲,便是完全反对这种思维倾向的反对:爱欲所追求的对象,不是“我的”,而是“好的”,因为如同前文所说,爱欲追求的是完满,是美本身。

4 召唤

也就是说,爱欲提供给我们一种召唤,而它同那种纵欲式的召唤又有所不同:爱欲和纵欲都会告诉你,你很缺乏,你需要一些东西。

但不同之处在于,纵欲式的思维会紧接着告诉你:那就去抓住那些东西吧,去胡吃海塞,去肆意满足自己的欲望吧;而爱欲会说:你缺乏,但你同时又是丰盈的,你需要让自己保持这种平衡,并由此去追求美本身。

什么是“缺乏,但同时又是丰盈的”?这不是在说又高又矮,又轻又重吗?完全自相矛盾不是吗?

抱歉,还真不是,在纯思辨的领域,一个东西是完全可能同时缺乏,也同时丰盈的,如果非要给一个例子,你可以想象一个气球,气球里面的装的气,同它周围的气没有不同,它所拥有的东西很少,但它确实又是胀鼓鼓的。

这个例子其实很不恰当,你可能有一百个理由反驳,但这只是给无法理解的人提供一个参考,如果从纯思辨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爱欲的“既缺乏又丰盈”的状态:

爱欲会引导人去追求美本身,说明爱欲不是美本身,它没有美本身才回去追求,也就是说爱欲是缺乏的;但同时,爱欲在引导人去追求美本身,也能说明它是充盈的,因为如果它真的是完全的空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引导人追求美本身呢?

所以,爱欲,我们也可以叫它“爱若斯”,是一种一直在动的状态,它不是先天的完满,是同时丰盈又同时贫乏,这样才能运动起来。

5 止于至善

爱若斯的这种状态,也就蕴含了所有对于完满性的追求的状态,比如,哲学和艺术。

一个真正在研究哲学,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是不会用任何作品,一本书或者一幅画来标定自己“成为了哲学家”或者“成为了艺术家”的。

原因很简单,哲学之为哲学艺术之为艺术,就是因为其不断的反思,运动和前行,如果停在一个地方,反而是反哲学,反艺术的

我们常说一个词:“止于至善”,所谓“至善”显然是不能达到的,我们一定是永远在追求的路上。

这也正是笔者说爱欲提供一种反纵欲的力量的原因所在:心存爱欲的人,不会被具体的物件迷惑,也自然难以落入纵欲。

(全文完)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单华伟」上分类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