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請開門》:放出困在情緒中的自己,收穫身心靈的解脫

文/沐恩佳音

曾經看過網上的報道說:老人因家有喜事,開心過度,造成了心梗;某人因壓力過大,造成焦慮或者抑鬱;有人爲了逃避某種不良情緒,喜歡上暴食暴飲......

作爲兩個孩子的寶媽,我經常告訴自己: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我一定要狠狠地愛他們。

我儘量做一個有耐心、很友善的佛系媽媽,和孩子做朋友,不給孩子徒增壓力!不管他聰不聰明,也不管他將來是不是能出人頭地,只要孩子健康平安,一生幸福就好。

很多時候,孩子做出一些讓我不滿的事情,我一般都會先壓抑着自己心裏的怒氣,儘量耐心地教育他們。

可是,孩子們多數時候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叭叭地犟個不停,到我忍無可忍時,心裏騰地就會竄出一股火,對孩子噼裏啪啦就是一頓吵,甚至氣急時也會動手。

吵過、打過孩子以後,看着他們委屈巴巴的小模樣,我很快就會後悔,接着就陷入深深的自責,併發誓:下次,我再也不打罵孩子了。

可是,想象很美好,現實卻令人苦惱!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寫作業時就變成了雞飛狗跳的戲份,在我家也經常上演。

孩子們的表現就是我心情的晴雨表:孩子聽話,我就開心;孩子不聽話,我會控制不住生氣;孩子的成績好了,我走路都感覺輕鬆;孩子退步了,我很快就會陷入焦慮......

我的情緒爲什麼會這樣容易循環往復?知道打罵孩子不對,爲什麼一次次都控制不住自己?面對情緒爆發,我該怎樣做纔是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我很多次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就是苦於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最近讀到武志紅心理和看見心理聯合出品的《情緒,請開門》,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

本書的作者張維揚博士帶我們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情緒,不再忽略、壓抑或者隨意發泄,把情緒從內心的小黑屋中解放出來,真正地開啓我們內在的智慧,提高自己和情緒正確相處的能力,實現情緒自由!

我們每天都被哪些情緒包圍?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

每個人都會發怒、痛苦、興奮、開心......只要有這些情緒的存在,就說明我們沒有屏蔽自己的內心,還在與世界相連。

向恰當的人,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動機、恰當的方法,表達恰當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情緒裏,但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就會有着不同的創傷和不同的內心需求,所以我們對同樣的事情會有不同的反應。

觀念系統把我們接受到的刺激,構建成我們實際體會到的情緒:有些事情有可能發生,而我們又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很容易讓人產生焦慮的情緒;憂愁的情緒逐漸積累,就會產生抑鬱。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忍不住發怒;失去了親朋好友或者心愛之物,就會悲傷;遇到令自己害怕的事物,就會產生恐懼;收穫了成績、某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安全感,都會讓人喜悅......

焦慮、憤怒、恐懼、喜悅,一般都會通過我們的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人們很容易就會知道我們有什麼心情。

但抑鬱和壓抑,一般會把不滿長期悶在內心,沉入身體,也可能會與意識失聯,繼而孤立自己的心,與世界失聯。

身體和情緒,是雙向的,情緒可以影響身體,身體也影響情緒。

很多人因長期生活在憤怒、壓抑、焦慮的情緒中,身體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如果身體不舒服,我們的心裏不由得就會產生煩躁的情緒。

情緒並不是孤立的,它像一個網絡,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而且時常發生變化。情緒會推動行爲動作的發生,或者轉化成另一種情緒。

如果不能推動其他行爲,也不能轉化成另一種情緒,就只能被儲存在身體內,長此下去就會轉化成疾病。

我們每天都有這麼多的情緒發生,到底該怎樣才能合理應對呢?

當我們煩躁不安、心情不好時,很容易把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緒發泄到親人身上,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自己。

但這種不良的情緒表達方式,通常會對我們的傾瀉對象造成情感和心理壓力,隨着時間的增長,負面反饋就會出現。

有人說“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所以遇到煩心事,有人會選擇暴食暴飲,有人選擇瘋狂消費。

這些情緒的爆發,只會一時痛快, 結果卻會讓問題變得更糟,想安慰自己去喫喝玩樂,等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樣更空虛。

有人選擇這種的讓自己通快的方式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可是有人偏偏喜歡把自己的情感深埋在心底。

但事實上,這樣把真實的自己孤立在情緒之外的行爲,會讓未經處理的情緒,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更深,有時甚至做出很多事與願違的決定。

從小到大,我們爲了身邊人或者當地的習俗,或多或少都壓抑過自己的情緒,但長期的壓抑會給我們帶來持續的身體負荷,進一步引發各種身心疾病。

如果想應對不良情緒,首先要我們要知道此刻自己有什麼情緒,這個情緒當下以什麼形態存在自己的生命中。

別人惹我生氣了,別人惹我只是事件本身,真正的情緒是我生氣了;我收到一份禮物非常開心,撇開禮物,我們的情緒是開心......

情緒的覺察,首先覺察自己的身體,然後覺察情緒本身,最後覺察內心的念頭。

情緒的良性應對方式是:覺察到真正的情緒之後,然後欣然接納,最後再向人表達。

我們覺得開心也好,煩惱也罷,既然我們有了這種情緒,就不要抗拒,根據情況實際情況,選擇忍受、接受或者享受。

接納自己的情緒之後,就要學會用語言表達,很多人說“生氣了就找朋友說出來,說出來以後,我們就輕鬆很多”,這就是語言表達的魅力。

把不良的情緒消化掉,或者轉化成讓我們可以享受的良好情緒。

寫在最後:

我有情緒時,多半先自我控制,在內心對自己及時喊停,先找一個獨處的空間,讓自己冷靜一下。

有時聽聽輕音樂,有時去健身房跑個滿頭大汗,有時候躲在瑜伽館狂被虐,情緒會隨着汗水一起排解。

我有好幾個閨蜜,經常見面,互相傾訴,互相吐槽,壓抑了很久的情緒,多半能自然平復。

其實,能力的高低,並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情緒的好壞纔是。

主動調節情緒,別被怒氣帶着走,我們才能保證身心健康,穩穩地走在人生上坡路。

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過分沉溺於憤怒、消沉、沮喪等負面情緒中,不該憤怒時憤怒,不該消沉時消沉,那麼我們不穩定的情緒,會給身邊的親人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影響着我們的婚姻、子女的教育、個人身體健康、人際關係等。

情緒失控,是場災難,而最難控的,就是那一腔怒火。只有強迫自己自律,不斷地開導自己,化解掉憤怒的情緒,把健康保持到老。

情緒是內在智慧的看門人,處在不良情緒中,我們多半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善待情緒,智慧才能出來,放出情緒中的自己,才能獲得身心靈的解脫。

當我們苦過、難過、經歷過、掙扎過,就能收穫自己的鎧甲,變得越來越強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