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斤斤計較

文/賊驟驟


有一個年輕的莊稼漢,每當與他人發生利益糾紛快要起衝突時,他便果斷離開,回到自家田園,繞着田地屋舍跑幾圈,直到跑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然後一屁股坐在樹蔭下靜坐反省,等到什麼都體悟通透了,微笑着站起來該幹嘛幹嘛。

家裏人對他這個奇怪的習慣很是不解,於是便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每次都是笑而不語。

由於莊稼漢平時很少與人結怨,很少在雞毛蒜皮的私利上跟人斤斤計較,所以附近十里八鄉的名聲很好。人緣好,樣樣事也就順利。房屋一間一間地增建,田地一畝一畝地擴張,沒過幾年,莊稼漢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財主。

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但莊稼漢的這個習慣卻沒有改變:每次遇到利益上的糾紛,他仍然像以前那樣扭頭就走,回到家去圍着自家的田園跑幾圈。

後來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比從前了,子孫們不忍心看他如此疲憊,紛紛勸阻並一再請求他說明其中的原因。拗不過大家的一再要求,莊稼漢終於揭開了隱藏多年的祕密。

莊稼漢年輕時每次因爲雞毛蒜皮的小利跟別人起爭執的時候,不管誰是誰非,他總是快速地往家跑,一邊跑一邊這樣告誡自己:你的房屋如此簡陋,田地這麼少,努力奮鬥還來不及呢,哪來閒工夫跟別人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等到有了些成就,生活慢慢富裕起來,他又勸慰自己:你都得到這麼多了,還爲這麼一點蠅頭小利與他人爭執,鬧得不可開交,不覺得這樣有些得不償失嗎?

而等到莊稼漢老了的時候,他又這樣勸慰自己:你現在子孫滿堂,家庭和睦,富甲一方,上天如此厚待你,你還有什麼可斤斤計較的?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中收錄有這樣一句格言:大聰明之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之人,小事必伺查。一個人胸懷坦蕩,擁有大志向、大格局,通常不會在小事上耗費精力,憂慮算計,總是會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到重要的事務上。

而缺乏智慧的人,終日裏想的都是如何佔些小便宜,因此喜歡在背地裏耍些小聰明、小手段,總是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錙銖必究,對於重要的事務卻總是缺乏必要的關注和投入,頗有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況味。

無可否認,在這個物慾橫流,人性光輝泯滅的時代,自私自利之輩大有人在,他們總是喜歡多佔多得:喫着自家碗裏的,瞄着別人盆裏的,還惦記着另一人鍋裏的。這類人思考問題和實際行動永遠以個人的利益爲前提。更有甚者,有些人爲了一己私利而把個人的利益建立在別人利益的損失之上。自己所得利益稍有差池,即刻撕破臉皮、張牙舞爪,什麼情誼臉面,在他們看來全是一文不值的廁紙。

與這類人打交道,免不了要喫些小虧,上些小當。對於這類人,我們得理解,更要釋懷。一向心思縝密的造物主也有打盹兒的時候,意識模糊之時也會捏造出一些面目可憎的殘次品。倘若每一次都要跟殘次之輩爭得義憤填膺、面紅耳赤,我們爭得過來嗎?除了損傷自己情緒,降低做人格調,於事於物都沒有絲毫裨益。

況且,計較憤懣的時間久了,保不齊自己也變成斤斤計較之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喜歡斤斤計較的人,必是心胸狹窄,精於算計的人。但是得失心過重、佔有慾過強未必是件好事,終日算計別人也必定沒有什麼好的結果。沒有人是傻子,這次你算計了我,我吃了啞巴虧,嘴上不說,但心裏記得,下次還想來考驗我的智商和底線,你且試試!

終日裏計較自己分擔的任務多了幾分,既得利益少了幾毫,跟同事朋友聚餐湊份子自己多掏了幾毛,終日裏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這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上,除了激化矛盾、引發紛爭、降低自己做人的格調,還有什麼益處?時日久了,原本是胸襟坦蕩、落落大方之輩,也會淪爲心胸狹窄、市儈俗膩之徒。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豐滿的人生永遠需要的是大智慧,而非小聰明。

爲何不自動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把應該斤斤計較的範圍擴大一些:

我們應該斤斤計較的是自己設定的目標清單還有多少沒有實現,而不是領導分配工作量的多與少;我們應該斤斤計較的是自身的缺點還有多少沒有改正,而不是跟同事湊份子喫飯時自己多掏了多少錢;我們應該僅僅計較的是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不是這個月獎金比別人少發了幾十塊;我們應該斤斤計較的是今天的自己相比昨天而言提高了多少、進步了多少,而不是去菜市場買菜時攤主少給了幾根蔥、幾頭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