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與三毛的友誼:心心相惜,一隻老甕見證 “君子之交”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作家三毛和漫畫家蔡志忠,都是四零後生人,兩人相差五歲,是一生的摯友。

1987年,三毛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書中,有一篇散文叫《不約大醉俠》。開篇寫道:“如果說,朋友的來去,全靠緣分,那麼今生最沒有一絲強求意味的朋友,就算蔡志忠了。”

三毛靠寫作爲生,蔡志忠靠畫畫喫飯,兩人沒有交集,又怎麼會成爲好朋友呢。這話啊,還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說起。


1981年,三毛從非洲撒哈拉回到臺灣,並在一所大學任教。1984年,她辭去教職,專職從事寫作。當時,蔡志忠的漫畫正火遍臺灣。一次,蔡志忠給一位朋友打電話,那位朋友不在,三毛就代接了。就因爲這個電話,兩人在電話裏互相認識了,但是,彼此並沒有見面。

不久,蔡志忠把自己的代表作之一《自然的簫聲——莊子說》寄給了三毛,扉頁上寫着, “請三毛,多多多多多多……指教。”收到書後,三毛非常感動,專門給蔡志忠打電話道謝。最後,他們約定,不刻意安排見面,一切隨緣。

有一次,三毛回父母家,母親告訴她,前不久蔡志忠派人送來一個怪怪的老甕,還附帶送來一大把樹枝。三毛見多識廣,她一看,便認出那是一隻窖變的老甕、

窯變,是指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窯變的老甕極爲稀少,因此非常昂貴。能給三毛送如此貴重的禮物,可見三毛在蔡志忠心中的地位。後來,三毛給蔡志忠打電話致謝,蔡志忠只在電話那頭淡淡地說:“喜歡就好。”

三毛和蔡志忠都是名人,他倆第一次見面前,彼此都用不同的方式默默關注着對方,可以說,神交已久。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非常偶然。當時,三毛的書都由皇冠出版社負責出版。一天,她去皇冠出版社辦事。出版社的三樓是畫廊,她辦完事,想順便去三樓展覽。當她剛踏進畫廊時,就看到長髮男青年在很專注地和人聊天。

三毛當即認出那個人就是蔡志忠,與此同時,蔡志忠也看到了三毛,兩人不約而同地喊出了對方的名字。當時的場景,就像蔡志忠筆下的漫畫一樣有趣。

直到見面後,三毛才知道,蔡志忠將自己收藏的最珍貴的一隻甕送給了她。三毛感慨地說:“這隻美甕,我會當成性命一樣愛着,無論怎麼說,都不會學蔡志忠,將它送給任何人。”

1986年,三毛想把自己的房子賣了,給家人買一棟更好的房子。後來,這件事被登上了報紙。蔡志忠得知後,委託報社工作人員告訴三毛,他願意買下三毛的房子,但是他不會碰那棟房子,無論三毛什麼時候想買回房子,他都願意再原價賣給她。

後來,三毛又改了主意,不想賣那棟房子了。但是,她還是寫了整整四頁信,寄給了蔡志忠,向他表達了感激。那封信,寫於1986年10月7日,至今被蔡志忠珍藏。

多年後,有人買下了三毛的那棟房子,並將其建爲三毛博物館。三毛珍藏的所有寶貝,都被陳列在博物館裏,包括蔡志忠送給她的甕。

三毛和蔡志忠,一個拿筆寫,一個拿筆畫,兩人雖然不常見面,卻心心相惜。後來,蔡志忠出版《列子說》,三毛專門爲它寫了序。幾年後,蔡志忠出版自傳《天才與巨匠》,三毛再次爲其作序。序言中說,“他(蔡志忠)的自我教育和手中的那支筆,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就爲着一個理想——沒有懷疑過的理想,帶着他走向未知。”

1991 年1月4日,三毛在臺灣家中的浴室裏自縊身亡,享年48歲。消息傳來,震驚華人世界。

三毛葬禮上,三毛的母親抱着蔡志忠問,“蔡志忠,我問你,三毛不是自盡死的,對不對?”蔡志忠和三毛一樣,都是基督徒。他當然明白三毛母親話中的意思。對基督徒來說,自盡而亡就不能進天堂。所以,他很肯定地說:“當然不是啊!”


如今,三毛已經離世多年,蔡志忠也皈依少林寺。兩人天人相隔,友情卻長存至今。魯豫採訪蔡志忠時,蔡志忠動情地回憶自己與三毛交往的點點滴滴,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毛和蔡志忠的友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當年蔡志忠送給三毛的那隻老甕,如今依然完好如初。四十年彈指一揮間,世間萬物都在變,唯有它,依然默默守護着這段不染塵俗的友情……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爲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