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本《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曾經拍過同名的電影,並且花大錢找久石讓寫了同名曲,後來還被用在《讓子彈飛》裏,成爲家喻戶曉的名曲。《太陽照常升起》還是海明威的書名。應該說,是海明威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用這樣的題目給自己作品的命名,但這三個同名作品——電影,交響樂和書——我都不懂。卻又都能隱約感到其中的能量。

  至於海明威的書《太陽照常生升起》,算是最不知所云的了。

  封面上寫着“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做營銷。爲什麼不是“我們”而是“你們”呢?難道是中文出版人並不屬於“迷惘的一代”?什麼是“迷惘的一代”呢?

  書裏寫得都是生活而已。準確來說,是上流社會出版業界人士的生活,甚至有點像海明威自己生活的寫照。

  我覺得海明威是很通人情世故的,無論是在那個時代的美國,還是法國,做一個悠然自得的中上層人士是一件現代人都會羨慕的美事。

  這樣一本看似描寫平靜生活的書,被作者的“冰山理論”神祕的包裝起來。我承認,他造了一座冰山,一座生活中便存在的冰山。

  《兩小無猜》裏說過一句類似的話,“成年人的生活就像汽車上的邁速表,明明可以開到一百八十邁,但卻要限速在六十邁。”《搖滾紅與黑》裏的於連也唱過“pas les menus plaisirs , pas les petits désirs , les privileges”。無論是想要享受人生的激情,還是繼續想向上怕爬的慾望,我覺得海明威都有,那套社會規則裏的很多人也都有。於是,原本還不賴的現實生活,在更高的慾望面前就顯得很小,很像那座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了。而現實和理想的巨大差距,也讓我感受到了“the sun also rises”的無奈。所謂迷惘,就是這個吧?

  後來的《老人與海》,我理解爲是生命在激情中的詮釋。當初這兩個作品風格差異如此巨大,也着實讓我震驚了很久,不過最近覺得應該可以解釋得通了。

  我對這些作品向來是不求甚解的。一是因爲我確實愚鈍,二來是三分鐘熱度又很懶惰。剛看完半本《太陽照常升起》就忍不住來寫書評,然後把書放到一邊了。這樣不太好,但我可能也不是特例。

  一本書,一本小說,不是在寫激盪的劇情,也不是教你如何做事的工具,只是一本適合在靜謐溫暖午後隨手翻一翻的書。甚至很多時候我看到書中對巴黎景物和咖啡廳的描寫,都覺得這是流水賬般的旅行指南。這對於忙於世事,整日焦慮不堪的我來說,確實很難再多翻一頁了。

  不過也正是因此,如果我並不在意水面下的冰山的話,這本書還是一本不錯的消遣讀物,閱讀的時候真能感受到內心平靜了許多。畢竟生活本身很累了,我不想替別人操太多心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