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讀的書,是照亮前路的燈


01

尼古拉斯·卡爾在《淺薄》中寫到:“數字信息的洪流不僅改變了我們的閱讀習慣,更會改變我們的心智極限,爲了跟上時代,我們囫圇吞棗,卻失去了持續關注、深入反思、內在記憶的學習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堅持讀書,主要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心》《幹法》《活法》等,滿懷期待地從書中獲得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

然而,在書中的確沒有找到經典的經營之道,就像稻盛先生所說的:他喜歡給員工講善良、公平、公正、利他,員工給他提意見,這些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還拿來叫員工,真有點不好意思。

稻盛先生解釋說:其實我們的員工就是做不到這些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就在他的堅持下,員工形成了統一思想,把兩個企業帶進了世界500強。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先生用最簡單的教育實現了最複雜的經營。我不斷地思考,實踐,再思考,越來越有味道,也越來越證明了這些理念的實用性。

受益匪淺的我,也開始將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向朋友,同事,以及上級去分享,剛開始也一樣嗤之以鼻,感覺就是在開玩笑。但大家看到我帶領的團隊日漸有起色,又反過頭來找我,怎麼把團隊管好,讓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去努力工作。

我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講,只不過是“蕭規曹隨”而已,每個員工只要把善良、公平、公正、利他做到了,就水到渠成。

要知道,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讓知識變成收穫,變成實踐經驗。

記得這樣一句話:人生其實都很公平,你不喫讀書的苦,就得喫生活的苦。


02

作家麥家有一段故事,深以爲然。

麥家從上了初中,就沒好好讀過書,心想反正也上不了高中,索性破罐子破摔,成績更差。

1977年恢復高考,麥家的父親覺得如果他上了高中,命運可能會就此改變。

於是,父親準備了一番,把他叫出門。

他們圍着學校的圍牆,一圈一圈地走,父親邊走邊開導他,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一念之間,真的改變了麥家的人生。

父親說:“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宮殿,可能要被火燒掉,肚子裏的文化,水淹不掉,火燒不掉,誰都拿不走。”

這句話,是麥家人生的第一個轉折,他後來所有的成就,都從這裏起步。

讀書得到的,真的不止眼前的分數,或者上高中大學的機會,而是一個撬動第二種生活的支點。

隨之而來的,是更開闊的眼界,更豐富的內心,更多的選擇權,甚至過上自己當初想都沒想過的生活。

那是一種登高和遠眺,非讀書者所不能及。

讀書,一直是一種長期的高效投資。人生的頭二十年,讀書或不讀書,肉眼還看不出有何不同。

但時間,早晚會無情地拉開這兩種人之間的差距。

在這個快餐文化充斥的社會里,也許你會看到一個個埋頭苦學的低頭族,手機已經牢牢地綁架了人們的頭腦。但凡見到讀紙質書的人,都是一種遺憾之時。


03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下面的一條回答,有1.2萬人贊同:“讀書,不過是爲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

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讀書沒什麼具體的用處,但卻可以讓一個人從裏到外,都散發出從容、獨立和智慧。

歲月,可能會帶走容顏,拿走情愛,但不會辜負你一步一步踏出來的藍圖。

這世上,有千萬種活法,能量終究守恆,今天讀的書,照亮的是下半生的前路。

讀過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問師傅:“師傅,讀書有什麼用啊?”師傅不說話,把一隻裝煤炭的黑漆漆的竹籃交給小和尚,讓他每天去河裏打水。

小和尚去了個把月,忍不住對師傅抱怨說:“師傅,竹籃有空隙,都裝不住水,這樣每天去打水有什麼用啊?”

師傅說:“看看你手中的籃子。”是的,竹籃已經被每日的溪水洗乾淨了,露出本來的溫潤色澤。讀書大抵也是如此。

其實,當你思考讀書有什麼意義的時候,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本身。讀書教給我最大的能力,就是對於一件大衆所習以爲常的事,能夠主動的去分析思考,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被動接受。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它讓你賺取很多的錢說不上,但是不讀書可能會賺不到很多的錢。讀書,它會讓你,更清楚的見識世界,在嘈雜的生活中,找到安逸之地。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在心態上會更包容,允許有不同於自己的聲音出現;比如胸襟會更寬廣,不會爲一點小事而發脾氣;比如會讓我們日常的生活裏,多一點不平凡的樂趣,人生因此會變得和別人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