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與判斷》(斯科特·普勞斯)你以爲你以爲的是你以爲的嗎?

決策與判斷,是一本適合細讀的書,作者嚴格遵循試驗風格,於論證中得出結論,整本書是推理後的精華所在。按照慣例,我簡單摘取一些有所感觸的內容。其實這本書寫的有些太具有科學性,若是可讀性高一些,應該傳播面還會更加廣泛。


第一編 知覺、記憶和情境

1 選擇性知覺

脫離情境的決策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決策與判斷都取決於我們看待和解釋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們不是先看見再定義,二是先定義再看見。——沃爾特·李普曼

人們的知覺強烈地受到已有信念和期望的影響。人們有選擇地感知他們期望和願意看到的事物。    期望會強烈得影響知覺。插個彩蛋,或者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真的。

以知覺差異爲基礎,同一件事情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大不相同。古人所說的境由心生,原來也是真的。

媒體對有爭議事件的報道都對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存在有不公平的偏見和敵意。知覺,就本身性質而言,就具有選擇性。因此,在做任何重大決策或者判斷之前,通常值得停下來想一想並問自己一些關鍵的問題:我是否受了某種動機驅使而以特定的方式看待事務?

2 認知失調

人們往往具有減少或者避免心裏矛盾的動機。人們會盡可能減少認知失調。比如沒人再願意免費騷擾猶太裁縫。

認知失調如果能加以利用將會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保持一致性的壓力常常導致人們改變他們的信念,使之與行爲一致。

3 記憶和後見之明偏差 

在回憶或者加上關鍵詞的描述後,情況往往會發生改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關鍵詞的妙處

人們往往具有後見之明,後見之明偏差是這樣一種傾向,將已經發生的事情視爲相對不可避免和顯而易見,確意識不到自己的判斷收到了已知結果的影響。

討論者往往會遺漏90%的討論細節。另外在回憶起細節時,幾乎一半的內容基本上都不準確。記憶從本質上來講具有重構性,並極度地依賴於情境因素。

4 情境依賴

如果對方要緊接着你發言,而且在辯論與人們的反應之間有一段的延遲的時間,那麼你應該選擇最先發言。如果要求人們在第二個發言人結束後馬上做出迴應,應該利用近因效應,選擇最後發言。社會判斷往往依賴於情境,幸福感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背叛了你,你往往覺得你的朋友更加忠誠。房地產經紀人,往往先帶你過去看一些破舊的房屋。


第二編  問題如何影響回答

5 可塑性

在調查中應該注意虛假信息,比如人們可能真正意義上不知道某人,貿然評測某人好與壞,則會有很多人產生虛假上的選擇評價。人們對世界的瞭解程度往往很低,甚至不具備基礎的常識。

態度和行爲之間的相關度幾乎爲零。網絡上調查問卷上號稱其實亞洲人的服務員很可能會熱心接待亞洲人。

6 問題措辭與框架的影響

判斷往往很容易受到問題措辭和框架的影響,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以多種方法來測試和比較研究成果。人們的回答是否會隨着以下因素而發生變化:

題呈現的順序

問題出現的情境

問題是否開放的還是封閉的

問題是從收益還是從損失的角度來框定的

是否提供了中間選項等等


第三編 決策模型

9 描述性決策模型

人們在決策時,追求的是滿意而並非最優,滿意是指滿足你最重要的需要。

損失規避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稟賦效應,指某物成爲某個人的稟賦的一部分時,它的價值變增加了。

補償性策略,以一個維度的低價值來換取另一個維度的高價值。比如人們可能用比較差的油耗換取時髦的外觀。

另一種補償性策略是,差異加法模型,指所有選項的每個維度進行評估,只有選項間的差異才賦予權重並加總。


第四編 啓發式與偏差

10 代表性啓發式

所有的事情都有趨均數迴歸,比如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非常成功的運動員會在登報後成績馬上下滑,爲了保持勢頭連續穿同款衣服。

情境越是具體,其發生的可能性越低。

只要有可能,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主義基本比率。

13 錨定與調整

錨定效率無處不在,也及其頑固。人們對錨值的調整並不充分,不論房子的價格還是核戰爭的可能性。

16 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是關於人們如何進行因果歸因心理學理論。也是對行爲的因果進行解釋。歸因風格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存在直接的關聯。


第五編 決策與判斷的社會方面

17 社會影響

最獨立的決策也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強烈影響。

如別人看待我們那樣看待我們自己,可能會正式我們對別人最壞的猜忌——弗蘭克利·瓊斯

在相對較大的羣體中,幫助行爲的責任會被分散。

人們通過把自己和別人相比較來評價自己的觀點和能力。人們通常會與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作比較,而不與那些和自己不相似的人相比。

羣體討論通常會增強已有的傾向。

羣體表現通常會好於一般個體。

羣體中最優秀的成員通常比整個羣體的表現更好。

幾個人獨自使用頭腦風暴法比羣體會議會更有效。


第六編 常見陷阱

人們經常會過度自信。如果你對某個答案極其自信,請思考下另一個答案的可能正確的原因,這樣你的判斷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校準。

通過思考爲何自己的判斷可能出錯,決策者能夠減少過度自信並提高他們的決策質量。

21 行爲陷阱

任何短期後果與長期後果背道而馳的情況都可能成爲一個延期陷阱。

無知陷阱中,一開始行爲的消極後果並未被人認識到。

投入陷阱,會導致沉沒成本效應。

惡化陷阱,往往構建了一個非常難以逃遁的反陷阱。

集體陷阱,對個人利益的追逐導致了對集體不利的後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