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時間聽書小記

齊帆齊微課

“閱讀綻放人生。”最近利用碎片時間,連續收聽了5篇小說。

有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離婚》,莫言的《蛙》,美國著名作家戴爾·卡耐基的《林肯傳》。

曾經讀過《駱駝祥子》《蛙》,年輕時讀書的感受,當然不似今日。那時候讀,是聽個“故事”;如今重讀,是體味“人生”。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的確,“我們讀書,就不孤單。”

1.《金閣寺》

《金閣寺》,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取材於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賢放火燒掉金閣寺的真實事件。

自己孤陋寡聞,對這樣“一座驚世駭俗的文學豐碑”,以前從未聽說。

故事給人最深的感悟是:毀掉一個人的開始,是自卑。

著名作家閻連科曾說: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我是看了三遍的。三島讓巨大的背景變成人物命運的一個橋樑,從那條河流到這條河流的一個過渡,而不變成故事的‘大地’,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寫作時思量的。”

《金閣寺》,關於美與人生的價值,引人深思。


2.《駱駝祥子》

老舍先生生於清末民初,住在北京的一條平民衚衕裏,從小接觸的多是像駱駝祥子一樣的人力車伕、小商人、舊藝人等社會低層的小角色。

《駱駝祥子》主人公,人力車伕祥子,十分卑微可憐,一生奔跑於北平城的大街小巷。

在老舍先生同情及憤慨的筆觸下,祥子的命運“三起三落”,總是在看到希望時又被打回絕望。

祥子想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體體面面樣子好看地跑在大街上,並幾經爲之努力,爲之奮鬥。卻幾次擁有,又幾次被迫失去。擁有得一次比一次不夠體面硬氣,失去得一次比一次徹底乾淨。

故事告訴我們:當現實無法逃避,阻礙無法消除,或許只有勇敢地接受和麪對。

3.《離婚》

《離婚》充滿了京腔京韻,寫盡社會百態、人生悲歡,有善意的諷刺批判,又不乏真摯的悲憫。

聽完《離婚》,心中五味雜陳。被稱爲文藝界的“勞動模範”的老舍先生,爲時代所迫害,在1966年投湖自盡。

老舍的作品《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廣爲流傳。但思想價值與文學價值更高的《離婚》,這部老舍先生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卻被人忽視。

小說圍繞北平財政所幾位小科員的悲歡離合,講述了一個人人都想離婚,最終卻沒有一個人離婚的戲劇性故事。

小說折射出現實生活中,人們在解決問題時,總是選擇妥協的無奈與悲哀。

4.《蛙》

莫言的作品《蛙》 ,以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爲背景,講述了鄉村女醫生姑姑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人生經歷,反映我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

這是一段“懺悔的回憶”。莫言曾說:

寫完這部書之後只有八個字一直壓在心頭: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在這個小小的高密村莊裏,曾有過太多沉重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已經死去,有的還抱着遺憾苟活於世。

《蛙》曾獲得中國最高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很多人誤以爲,莫言是憑藉《蛙》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莫言是以他的寫作理念,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終身成就獎。

小說結束時,朗讀者感言:“這是這一代人的尾聲,也是下一代人、下一段民族史的前奏之聲。”

相信經歷過瞭解過那段歷史的人,纔會對這部“懺悔的回憶”,有更多的理解與真正的體會。


5.《林肯外傳》

《林肯外傳》是“成功學之父”戴爾·卡耐基傾心寫就的唯一一本人物傳記。他通過獨特的視角,在本書中記錄了林肯曲折苦澀,但堅毅善良的一生。

與林肯一樣,卡耐基也具有與生俱來的憂鬱性格,貧困的家境,也曾充滿自卑與挫敗感,飽受奚落和嘲笑,也有屢戰屢敗的經歷。

所以,卡耐基是懂得林肯的。

書中介紹,林肯因頒佈廢黑奴制,及內戰節節敗受到潮水般的抨擊。但當他完全放棄了總統連任時,依然泰然自若,盡職盡責。

林肯說,“我希望,在任期結束的時候,當我放下權杖,即使失去了其他所有朋友,我還有一位朋友,那就是我的內心……我並非註定獲勝,但我註定真誠。我並非註定成功,但我註定要不負我心。”

這是多麼高貴的品德,多麼偉大的精神 !

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爲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爲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給予林肯如此之高評價的人,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卡爾.馬克思。


齊帆齊第3期28天(25)篇1721字,累計39192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