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學:話是開山斧

話是開山斧,無論言筆。古有“脣槍舌劍”之說,“刀筆”之雲。話可成事,字可抵命,語可鳴天,文可千古。

是故,人生小到繡花之針,大到事業成敗無不與“話”息息關聯。

一字值千金的典故,就是源於秦國宰相呂不韋把他主編《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古人此舉,今雖不必一定要模仿,但對我們是一種重視語言方面的警示。警示我們無論是做大事還是做小事,無論是做大事的人還是做小事的人,都要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

說話前要認真思忖,追求字字珠璣,恰到好處。推銷產品與買菜、作思想工作與說客、介紹朋友與薦才、彙報工作與授課、著書立說與報告、宴席之上與辯臺,比比皆是需要語言和文字的考場。

典型的例子有春秋時期晏子外交上的舌戰取得驚人的效果;清朝曾國藩軍師把奏摺中的屢戰屢敗改爲屢敗屢戰,取得變殺頭爲加封賞賜。

鬼谷子的兩位高徒,一個把六國說和佩六國相印聯合抗秦,一個把六國說散,被秦國個個擊破,統一華夏建立秦朝帝國,成爲說客典範。

戰國時期,齊國晏子以口才善辯而聞名於諸侯各國。一次,晏子代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和大臣們爲了羞辱晏子,精心安排了一齣戲。

晏子來到楚國之後,上朝面見楚國國王。正在會談的過程中,有一個大臣來報告說,我們抓到一個盜賊。

“帶上來”楚王說。五花大捆綁的“盜賊”立即被押了上來。

“你所犯何罪?”楚王問。“偷盜。”那人交代說。

“你是哪國人?”“齊國人。”

一問一答,什麼都清楚了。這時候楚王扭過身來對晏子說:“怎麼齊國人這麼喜歡盜竊,齊國人是否全都這樣呢?”

晏子早已識破楚王詭計,對楚王說:

“我聽說,橘子樹要是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結橘子,而如果長在淮河以南則結柑子。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水土的南北差異造成的,齊國人其實不習慣於偷盜。

他們在齊國並不偷,可一到了你們的楚國就變得喜歡扒竊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說明是地方水土的差異。楚國人習慣於偷竊,所以齊國人到了楚國也就變得愛偷了。”

楚王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說:“本來我想戲弄戲弄你,可結果反而自討沒趣了。”

當年曾國潘帶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清軍戰鬥力太差,無法與太平軍相抗衡,連連失利屢戰屢敗,湘軍損兵折將,其胞弟也遇難。按大清律法曾國潘被以法論處成了定局。

曾國潘在向朝廷上書時,他做好了被處罰的準備。師爺郭筠仙(也有說是李鴻章)看完曾國潘擬稿後,把說自已“屢戰屢敗”改成了“屢敗屢戰”,

一字之變,把禍變福,把眼見的要被罰被貶被殺頭,變成了被獎和提升的結果。

同時,一字之變,得到朝庭拔餉,募集到十萬湘勇組成水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終戰勝了太平軍。可見,人生話斧之利。

宮長路著、方遠整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