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学:话是开山斧

话是开山斧,无论言笔。古有“唇枪舌剑”之说,“刀笔”之云。话可成事,字可抵命,语可鸣天,文可千古。

是故,人生小到绣花之针,大到事业成败无不与“话”息息关联。

一字值千金的典故,就是源于秦国宰相吕不韦把他主编《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古人此举,今虽不必一定要模仿,但对我们是一种重视语言方面的警示。警示我们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无论是做大事的人还是做小事的人,都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说话前要认真思忖,追求字字珠玑,恰到好处。推销产品与买菜、作思想工作与说客、介绍朋友与荐才、汇报工作与授课、著书立说与报告、宴席之上与辩台,比比皆是需要语言和文字的考场。

典型的例子有春秋时期晏子外交上的舌战取得惊人的效果;清朝曾国藩军师把奏折中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取得变杀头为加封赏赐。

鬼谷子的两位高徒,一个把六国说和佩六国相印联合抗秦,一个把六国说散,被秦国个个击破,统一华夏建立秦朝帝国,成为说客典范。

战国时期,齐国晏子以口才善辩而闻名于诸侯各国。一次,晏子代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和大臣们为了羞辱晏子,精心安排了一出戏。

晏子来到楚国之后,上朝面见楚国国王。正在会谈的过程中,有一个大臣来报告说,我们抓到一个盗贼。

“带上来”楚王说。五花大捆绑的“盗贼”立即被押了上来。

“你所犯何罪?”楚王问。“偷盗。”那人交代说。

“你是哪国人?”“齐国人。”

一问一答,什么都清楚了。这时候楚王扭过身来对晏子说:“怎么齐国人这么喜欢盗窃,齐国人是否全都这样呢?”

晏子早已识破楚王诡计,对楚王说:

“我听说,橘子树要是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结橘子,而如果长在淮河以南则结柑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水土的南北差异造成的,齐国人其实不习惯于偷盗。

他们在齐国并不偷,可一到了你们的楚国就变得喜欢扒窃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说明是地方水土的差异。楚国人习惯于偷窃,所以齐国人到了楚国也就变得爱偷了。”

楚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说:“本来我想戏弄戏弄你,可结果反而自讨没趣了。”

当年曾国潘带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清军战斗力太差,无法与太平军相抗衡,连连失利屡战屡败,湘军损兵折将,其胞弟也遇难。按大清律法曾国潘被以法论处成了定局。

曾国潘在向朝廷上书时,他做好了被处罚的准备。师爷郭筠仙(也有说是李鸿章)看完曾国潘拟稿后,把说自已“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

一字之变,把祸变福,把眼见的要被罚被贬被杀头,变成了被奖和提升的结果。

同时,一字之变,得到朝庭拔饷,募集到十万湘勇组成水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太平军。可见,人生话斧之利。

宫长路著、方远整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