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与《人类的算法》。2021-05-04

弋舟 (1972~)原名邹弋舟。江苏无锡人,现居甘肃兰州。大学学历。200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2004年在《天涯》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锦瑟》引起广泛关注,中篇小说《所有路的尽头》获选为2014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第一位,短篇小说《随园》获选为2016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第二位。短篇小说《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弋舟的小说有一种独有的气质,那就是一种哲学思辨的气质。这种哲学思辨对短篇小说的叙事有什么影响呢?我就以刚读完的短篇小说《人类的算法》为例,来说上一说。

初看标题时,我还以为是一篇与科幻类型小说有关。算法,这个词自2020年就一度成为一个热词,大数据、算法,我们在刷新闻时,天天都跟算法照面。当我们日常都被算法所围聚,我们的生活也必然是受到了相应影响。那么,什么是人类的算法呢?我想这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在作家访谈中,弋舟也明确说了,他为何要写下这样的一篇小说——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去想象算法在人类的情感方式中,所能推演出的结果。

小说的叙事是由物及人写法。通过讲述主人公刘宁发现女儿开始翻自己的旧物穿时,这些个旧物便渐渐将刘宁拉回到以前发生的一桩事情上。作者塑造的刘宁这一形象很有特色,她是一个对「真诚」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人。虽然,她丈夫出轨后,主动跟她坦白。这虽是一种真诚体现,但刘宁在情感上却还是不能不介意。于是只能投入到工作之中。她重组了团队。因为对「真诚」近乎偏执,她对于漂亮也定义为了一种虚假与欺骗。因为这样的特质,她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甚至可以说是孤僻,也难怪有了「寒刘」的绰号。然而,在一次又一次展会上,她认识到一个同行,两人身上近乎相同的特质,让他们发生了更深的交集。从这个男人那里,刘宁得知了「人类的算法」——数字一百五十代表了人类认知能力被允许承载的极限,只有在这个极限之内,你才能以一种富有社会效益的方式记忆和回应他人,因此,这个定律是人类社交野心的制动器,人际关系不断增多,只能导致超载,而超载,就意味着翻车。此时,她在这一百五十数内。然而,这段感情终究无疾而终,那个男人结婚了。彼时,她不在这一百五十数内。之后,她辞职了,成了一个靠用数学那纯粹理性的方法运算解救之道的心理咨询师。整个故事到此结束。

虽说这篇小说依旧有一个故事内核,但在整体的叙事上,会叫人觉得有些缓慢。它不像海飞《自己》那篇小说,有着明显的戏剧性冲突;也不像潘向黎《无梦相随》里的故事有趣。我觉得造成这种缓慢的一部分,便是弋舟小说内的独有气质——哲学思辨。将这种思辨加进整个故事叙事中,自然会将故事整体的节奏放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