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解密》一段話

“爹,什麼叫道理?”他忙問。

    “道是道路,理是事理。我們出門,要依着道路,纔好行走。做人也是這般,唯有依着做人之道,纔不會行錯。至於理,萬事萬物都有個理,依着事理,做事纔不會偏差。”

    “我的名字便是這個‘理’?”

    “嗯,我給你取名爲‘理’,便是望你能有條有理,安順一生。孔夫子講的這一條,便是我們爲人處世頭一條大道理,好比我們進京行的那條官道。”

    “我們從京城回來是搭的船。官道和水路,哪條纔是道理?”

    “嗯……都是正道正理。道有許多,不過有大有小,有正有邪。行在大道上,纔是正道,才平順,不跌跤。”

    “聖人爲什麼說孝是第一條大道理?”

    “嗯……有了父母,人才來到這世間。至親至近,莫過於父母。人唯有孝,纔不違逆父母,不違逆父母,家才安寧。家家都安寧,天下才會太平。因而,這《孝經》後面有一句——‘人之行,莫大於孝’。孝是天下最大正道。”

    “哦,孝是官道,那水路又是什麼?”

    “嗯……悌便可當作水路。悌是敬愛兄長,做子弟的,除孝順父母,還得敬愛兄長。即便父母亡故,有了悌,兄弟才能和睦,這家族才能常保安寧興旺。”

    “父母兄長若是做錯了事,說錯了話,也不能違逆?”

    父親頓時有些變色,低頭尋思了片刻,才說:“這《孝經》後面還有一句——‘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若是爲父的做了不義之事,爲子的,便該據理力爭,勸父親迴歸正途。‘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哦,我明白了……”

以上這段是《清明上河圖解密》中的一段話,對道和理的解釋,想想身邊常見的人,做人做事就是不走大道,而且走小恩小惠的小道,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拉攏關係,走後門,這是小道,這是走捷徑。即便優先到達目的,由於自己的纔不配位,最後失敗的更加可憐,沒有回頭路可走。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上高中,那時候,高中就在我們村正北方,我家在西南角,又正確的大道是金堂巷、樂樓疙道、后街、上公路,不遠處就到校了。可是,爲了走捷徑,我們常常會出了樂樓疙道就是一片天地,冬天,莊稼早已收割,我們會走土地裏的斜道,還是沙地,深一腳淺一腳,一不小心,會踩上玉茭根,紮在腳上生疼,美其名曰,兩條直角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殊不知,走在了斜道上,爲了走捷徑。

後來進入社會,身邊也經常發生着送禮走後門的事情,可是看着人家事情辦的好順利。有的甚至超過了踏踏實實幹工作的同志。其實這些都不是正道。

做好自己,走大道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