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文/贼骤骤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道也。—— 朱熹


网上看过一部股神巴菲特的纪录片,该片详尽地展示了身为富豪的巴菲特每日阅读、学习的习惯。纪录片中,巴菲特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公司办公室安静地度过。

巴菲特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并且长期保持。他每天清晨六点钟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刊。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摆放得满满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对于巴菲特的阅读习惯以及所持有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这样评价: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就像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还看过一个俞敏洪的访谈。

在节目中有人问俞敏洪: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学习?

他回答说:我的工作确实非常繁忙,一年中可以用来阅读的完整时间最多也只有几天。因此,我只能利用大部分零碎时间去读书,每年阅读的一百本书基本上都是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

俞敏洪不管到什么地方,手边总是有书。过去带纸质书相对麻烦一点,出差的时候他都会在行李箱里装几本书。后来有了电子书之后,他会在出差时下载几本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然后利用路上的时间阅读。在旅途中,不论是在火车、飞机上,他都会用读书来打发零碎时间。

无论投身哪个领域,不管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没有什么特殊的捷径,依靠的是个人各方面素质不断的提升。

而一个人各方面的提高,不管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甚至是眼界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是从学习中得来。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投资领域封神,俞敏洪之所以能够在教育领域获得别人无法比肩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赋予了学习和阅读最大的执行力,他们用一生来坚持阅读,坚持学习。

或许大家还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六十四本。

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拿走了百分之二十的化学奖、百分之二十五的物理学奖、百分之二十七的生理与医学奖、百分之四十一的经济学奖、百分之十二的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普利策奖,三分之一以上的奥斯卡奖。

犹太人有这样一条代代相传的训诫:当自己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不得不变卖家产以维持生活的时候,首先应该变卖的是金银、宝石、土地和房屋,而家中所拥有的书籍,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变卖。他们把书籍和知识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

犹太人并不是比其他民族的人更聪明,只是他们比其他民族的人更懂得知识的力量,更善于学习。据说,当他们的孩子刚学会爬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知识是甜的。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广义的学习覆盖的方面则要广泛得多,学习做人,学习做事,跨行业的模仿,从成功者那里偷师,依靠自学夯实个人职业技能的过程等等,都在广义的学习范围之内。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大学毕业了,就可以不用学习了,其实不然。大学毕业只是告别了校园生活,但是不应该告别学习,学习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知识和技能永远不会够用,只有不断地补充、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确保自我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提升,进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得先机。所以说,踏入社会,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一帮大学同学毕业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五年后,按照约定他们又重新回到学校,相聚一堂。席间,当教授得知自己的学生最近几年来各自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状况后,很不满意。教授之前对其中的几位学生尤其寄予厚望,但是让他倍感失望的是,五年过去了,他们都表现平平,没有一个人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教授感到不解,于是问他们:毕业后平均每个月看过一本专业书籍的请举手。学生们都露出惭愧之色,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接着问到:平均每个星期上过一节培训课的请举手。学生们面面相觑,仍然没有人举手。

教授终于知道了他们十年来表现平平的原因,叹了口气说:一个月看一本书,一个星期上一节培训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为什么你们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呢?难道你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够用了吗?难道你们在工作中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吗?说完这番话后教授愤然离去,只剩下一众学生满脸羞愧地沉默不语。

那帮被教授寄予厚望的学生,之所以让自己的导师失望不已、愤恨离席,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不在于五年来各自的事业发展缓慢,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而是由于他们没有进取心,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才导致他们庸庸碌碌数载,却始终一无所长、一无所获。

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去学习、去钻研自己的专业,即使上一个五年颗粒无收,下一个五年必定会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反之,如果他们意识不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疏于学习和钻研,即使再给他们设定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依然会平平庸庸,一无所成。


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技能和个人能力。一个人的工作是屈尊还是高就,一个人的能力是增值还是贬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否善于学习。

高科技时代,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可能我们前两年才读懂弄透的专业知识过两年就落伍了;可能我们前段时间才掌握的岗位技能过段时间就淘汰了,被更加新颖、有效的技能所替代。所以,要想适应世界的变化速度,就必须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

其实,善学者与厌学者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学习的资源和能力,而在于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有心学,自然会竭尽所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自我;无心学,即使免费提供给他最舒适的环境,最丰富的藏书,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最优秀的老师,他还是会置若罔闻,燃不起半点热情。

优秀的人从不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够用,相反,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自己所知甚少,需要倚仗不断地学习来满足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懂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稍不留神就会落于人后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反倒是平庸之辈没有忧患意识,更缺乏进取心,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无用的,是多余的,更像是一种苦不堪言的劳役,有这功夫还不如拿来休闲娱乐来得舒服惬意。只是这一点意识上的差距,就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