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事情做得不好,並不代表你這個人就不好(773)

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憤怒是怎麼從一個人傳染到另外一個人,是怎麼從強大傳達到弱小,又從傳弱小傳反饋回強大。


1,情緒污染


老吳昨天晚上跟老婆在家吵了個不愉快,到了他自己的公司上班後,一看到員工居然遲到了,工作一些小小的出錯,本來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可是老吳卻藉此大發雷霆,指責小楊拖拉機、馬虎蛋,把昨天晚上上的那股氣,結結實實的發在了小楊的身上。


鬱悶的小楊無端承受了老闆的痛苦,回到家後,就衝着自己的老婆發了脾氣,讓他洗碗洗得不乾淨,地板拖得不夠乾淨,孩子管不好,簡直懶婆娘一個。


小楊的老婆在家辛苦了一天,還被老公這樣子羞辱,一時憤怒無處發泄,就開始修理起自己的兩個孩子,說大寶和二寶把玩具丟得客廳房間到處都是,指他們又懶又髒,也不聽話是破小孩熊孩子,一通機關槍噠噠噠,把孩子吼得一愣一愣。


這兩個小孩子實在沒辦法了,鬱悶死了,剛好看到一隻小貓,開始追着這隻貓,拿石頭丟他,罵這隻野貓——虐待一隻小貓。


那隻小貓被他們折騰的夠嗆,好不容易逃出孩子的魔爪,趕緊的出了門,這隻憤怒的小貓在外面碰到了老吳,於是撓了憤怒的老吳。


一個負面情緒鏈條就這麼形成了,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是憤怒的受害者和迫害者,無一倖免。


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給別人貼標籤。他會因爲一件事而否定一個人,把一個人說的很不堪。他會針對的是不是事情,而是針對的是人。




我們還可以看到更經常一點的例子,小明今天在學校裏邊上課的時候。他同學交頭接耳說的幾句話。然後被老師發現了,他馬上就給小明釦上了一個大帽子,說小明真是個壞孩子,上課老是吊兒郎當的,像你這樣子以後你要怎麼辦呢?考試成績要怎麼辦?你以後要怎麼去考上好的大學。怎麼有一個好的未來呢?


2,焦慮來源


這裏面有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就是標籤化,第二個問題是延伸化。就是給一個人貼上了一個負面的標籤。把這個標籤順便延伸到他的將來,是嚴重沒有時間感的一種表現。


所以我們如果不把一件事情,嚴格的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的話,那麼我們就很容易給別人上標籤,否定一個人,因一件事否定一個人。


如果別人反對我們,我們還會據理力爭,說從小事情上面,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是怎麼樣的。如果小事情上面不注意,那以後怎麼能讓孩子養成好的品格呢?


原因在這樣的,家長和父母身上往往都有焦慮的標籤在裏面。就說明焦慮似乎是整個社會的一個背景環境。每個人身上都難免帶着這個社會給予的壓力在生活。


原生家庭的困境,升學壓力,事業的瓶頸,人際交往的傷害,或者是中年離異,老年喪子,這樣的人生慘痛。簡直會接踵而來讓人無法招架。


3,內聚性自我


假如我們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自我。用科普特的話說,就是你得要有一個強大的內聚性的自我,他可以幫助你擋風遮雨。


並且這個內吸性的自我要確認一件事情,就是你基本上是一個好的人。這些事事情做得不好,並不能說明你這個人就是壞的。


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講,我想很多人很多父母都是不合格的,因爲他們總會因爲一件事情就把一個人否定一杆子就打了一船人。


我看到過這樣離譜的父母,他們會說,你這樣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你簡直要氣死我了,你這個蠢貨。


甚至父母情急之下會口不擇言,我寧願這輩子沒有把你生下來,那種嫌棄的眼神,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言語暴力下悲慘的成長,導致他的內在的自我,對自己是否定的,他永遠不認爲自己是對的,他覺得自己就是墮落的,不該來到這個世界的。


這樣的人活着除了焦慮別無他法,因爲,當的內在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內核——我是基本好的,這樣的一個概念的時候,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的不穩定的。隨時可能被別人一句話殺死。


像我們第1個例子看到的那個老吳,小楊,小楊的老婆,以及兩個二寶和那一隻可憐的貓,他們其實都在傳遞着這樣的一個焦慮。


就是,我身上有一些壓力我沒辦法釋放,我只能通過攻擊別人的品格的這種方式,把這個壓力釋放掉。


可是這種攻擊未免代價太大,會污染一大片人。而且這種污染是呈發散型,是呈指數型增長的,一傳十十傳百。


那麼如何能夠讓一個人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一個內聚性強大的自我呢?


心理學的給出的答案是,你得要修復自己的童年。修復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並且從你父母的關係中確認到,我這個人基本上是好的,我不會因爲什麼事情而變得不好。


當一個人有這一個基本人格的時候,他的人生纔有可能變得幸福。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師


每日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773篇


2021.5.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