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反思

關於教材插圖運用的探究


《范進中舉》是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節選自《水滸傳》的白話小說。根據單元目標和編者意圖,本節課教學主要想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2.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對比、誇張、諷刺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3.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4.瞭解吳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相關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一是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二是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對比、誇張、諷刺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難點在於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爲了培養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性,設計課堂問題時力求有梯度,有深度,有趣味,爲了做到這幾點,我以課文插圖爲抓手,把插圖的運用作爲重要輔助,來精煉課堂問題,突出教學重點。

具體來說,本節課分爲三個環節:

一、讀圖明義

從課文插圖導入,要求學生明白插圖內容,引導思考提出關鍵問題:范進爲什麼會發瘋?帶着這個問題,完成對小說情節的梳理,初步瞭解,中舉前後,范進的境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前後的巨大落差是范進發瘋的潛在原因。

二、圖文共融

在把握情節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圖片,把圖片上的人物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可以很容易找到范進和胡屠戶,由此引入人物形象分析,從深層次尋找范進發瘋的原因,學生得出了范進發瘋是他生活的社會環境造就的。這樣,插圖與課文內容融入到了一起,學生對范進發瘋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以圖助讀

在對人物分析的過程中,范進的形象很容易成爲學生關注的重點,品讀這一形象,就可以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幫助。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先找出課文中和插圖內容相照應的段落,然後再次觀察圖中人物形象,在對這些人物形象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情讀,情讀可自己讀,分角色讀,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進行。這樣,學生被引入到了課文內容之中,成了小說故事的參與之者,深入到了人物情感的體驗之中,無論是對人物形象,還是主題思想,還是諷刺藝術,都會有更爲深刻的認識。

所以,把教材插圖引入到教學之中,是一種探究式的閱讀教學,它爲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教師解讀文本爲學生自覺的賞讀文本、探究語言,讓學生、教師與文本形成整體,進行交流、碰撞、溝通,從而達到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課堂也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臺,成了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多向互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不足之處:1.賞析語言的過程中,有重複拉雜現象,其實也可以把分析人物形象和諷刺藝術融入到一起;2.學生預習不夠充分,檢測環節用時過長,再加上後邊又單列出諷刺藝術的分析,本節課時間顯得不足,故高潮部分(范進中舉的描寫)顯得倉促。

改進想法:可以再突出插圖的作用,把本節課的諷刺藝術放到下一節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