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9|不打没“准备的”仗,思考

没有提前的规划,只有临时的佛脚。能不能抱上,还得另说……

五五购物节,马上来临。

从活动的申报,到过程的落地,都感觉是走的急匆匆,赶不上趟。

申报的时候,不知道是“领导”忘了,还是得到的消息的确那么的紧促;愣是当天通知,当天截止。

只能是慌慌张张,走马申报。


同时准备五五购物节的方案。

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从活动,到想形成长效;从一点一滴,一句一话的文案,承载的未来商业模式;到逐字逐句的判定,推翻,再来。

想一次性把事情最好,做成功。

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像是裤腰带上一寸的差别——搂住不会掉,但很难看;不搂住,就只能换条裤子。

放弃,再精心准备下一个时间节点。


如果,这个事情已经出现在公司2020年底的一整年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里了,还会这么美着急忙慌的吗?

这么重要的,大型的时间节点,提前一个月,甚至一年准备,是不是就能有备无患了?

不知道,这样的规划是压根没有,还是没办法做?

说没办法做是因为公司在“探寻”一条新的途径,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既定可参考的模式;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和决策也是在不停的更新。

所有的内容,活动都在“即兴”的创作。

那么,这是理由吗?

像是,那么,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


不管是新零售、智慧零售、线下零售…一些一年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节气节点,重要的政府扶持当地的活动节点,是不是可以提前盘点和规划的呢?

有的话,怎么申请?没有的话,怎么做第二套预备方案?

虽然是处在变革的路上,一切都是未知,一切第二天都可能会是产生“新的”东西。但在一些文化属性,文化趋同,生活习惯,地方习俗的重要时间里,是不是要必要的参与?

这些节点既然肯定是要参与的,为什么不提前做个规划,提前提案,提前准备东西呢?

每次都是在“抢”的节奏里,团队在一段时间里,超负荷,长时间工作,也不一定能把一切需要的东西抢出来。莫说,能够再有时间和空间进行优化和调整了。

有些人,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有些人,不怕来仗,是“仗”就要上。

期望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的“队伍”,是在训练的维度下,才有把握排兵布阵。

“乌合之众”硬着头皮上,能打胜仗还是能落好?

聪明人的巧取,在现在这样的环境里还适合吗?

结硬寨、打呆仗;匠人精神的深挖和垂直,踏踏实实的,才是这个阶段的“护城河”。

要么花钱,挖高端的人才过来;要么花时间,培养,锻炼高端的人出来。

留个问题: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以弱胜强”,还能发生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